近日上海5月18日电 题:人类历史纪念馆的“国际共建”:让人性之光引领世界“十字路口”的抉择
作者 樊中华
八十多年前,欧洲犹太人为逃脱纳粹迫害,从战火弥漫的欧洲远行至东方的上海避难,开启了一段中犹民族间患难相助的历程。2007年,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成立,致力于保存和传播这段历史,也成为中犹两民族交往、交流的重要纽带,相关领域国际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前沿平台。
5月17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夕,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国内外相关博物馆、机构、犹太社团的专家学者,原犹太难民及其后裔等参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中的精神内涵与现实意义。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签署合作备忘录 上海市虹口区供图
“在大屠杀惨剧发生时,上海这个美丽的城市,对犹太难民张开双臂,把我们两个民族联系到了一起,”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理事会主席Dani Dayan在视频发言中表示,此类历史纪念馆的价值远不止“纪念”,我们正走向大屠杀纪念的分水岭时期,要把纪念馆中的实物、证词、数据转化为知识和教育,以不断的教育确保历史不再重演。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滕绍骏发表演讲 樊中华 摄
“我们一直认为,来自上海人民的慷慨帮助,是大屠杀时代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在这发生的一切,是我们常设展览的一部分,”美国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创始馆长Paul Martin认为,“现在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时间,让拥有善意的人们走到一起。”
当天,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屠杀纪念馆签署合作备忘录。“我们的使命非常类似,”Paul Martin说,希望通过特展、巡展等交流促进不同人种与文化的成员之间的交流,提升和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避免历史悲剧再发生。
原上海犹太难民沙拉之子李希辉发表演讲 樊中华 摄
多位嘉宾表示,八十余年前上海所体现出的人类的人性之光,至今仍令人感动,更值得当今的世界学习和传递。
美中公共事务协会会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常务理事滕绍骏表示,当前在美国,仍不乏对一些民族的仇视情绪,并有针对性的法律颁布。“这个方向令人担忧,如果我们不学习和尊重历史,历史就会重演。”
滕绍骏说,民相通心相通,常交流,人们才能够心连心,通过敞开心扉重建信任。通过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这样实实在在的展示,我们希望提醒、教育国际社会,不仅回顾二战,也要审视当下。
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副馆长、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副主席Andrzej Kacorzyk表示,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有力地证明了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每个人内心的善良和悲悯也不会泯灭,它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公平与正义挺身而出。”
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创始馆长布鲁门萨尔即是当年的上海犹太难民之一,于1947年移民美国,曾担任卡特内阁的财政部长。“如果布鲁门萨尔没有在上海找到庇护,柏林犹太博物馆就不会如今天一样存在,”德国柏林犹太博物馆馆长Hetty Berg表示,犹太人的逃亡历程和在上海的生活始终是该馆重要的展览主题。
她建议,各国的犹太难民主题纪念馆可在数字领域展开合作,由此将藏品共享,共同强化人类对这段历史的铭记、反思与警醒。
“八十多年前开启的这段中犹人民相遇相知相交的故事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完美诠释,和平、发展、正义、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傅继红说,其丰富内涵融入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底蕴,并不断延续。
几十年来,有原上海犹太难民留在中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有原犹太难民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牵线搭桥,引进项目;不少原犹太难民积极参与这段历史的传承和传播,向世界介绍他们认识、了解的中国和上海。“他们关心着上海这个第二故乡的发展,感恩并反哺这个曾经给予他们包容接纳和友善帮助的地方。”傅继红说。
“上海宝贝”索尼娅?穆尔伯格在名单墙前 上海市虹口区供图
从事着医疗健康和中以两国贸易工作的企业家李希辉是原上海犹太难民沙拉之子。“我的出生是中犹友谊的见证,也是中犹爱情的结晶,”李希辉认为,今天的世界依旧面临诸多挑战,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生活经历教育了人们,面对逆境应该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挑战。
1939年出生在上海犹太难民居住区的“上海宝贝”索尼娅·穆尔伯格致力于寻访上海犹太难民的名字已有二十多年,她努力的成果体现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内的名单墙上。她研究整理的名字已增加至19730个。
在索尼娅心中,上海曾给予其全家无可比拟的安全感。“我爸爸妈妈曾经跟我说,万一有什么事,你随时可以回到上海,因为你有上海的出生证。”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上海市虹口区供图
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指出,当时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迫害的上海,张开怀抱欢迎犹太人民,构成了人类共同的记忆,有着共同的悲伤与共同的温暖。“在今天,人类更要用所有的努力,维护住这份和平。”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原院长、纪念馆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杨洁勉总结说,纪念馆要链接过去、现在及未来。一代人总要离去,但史料与物件会在不同时期诠释出新的意义,唤起人类的同理心。“今天的世界站在和平与战争的‘十字路口’,我们要加大努力、守护和平,不要让人类的历史悲剧再次现身。”(完)
【编辑:李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人类历史纪念馆的“国际共建”:让人性之光引领世界“十字路口”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