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来宾4月11日电 题:广西“百年煤都”蝶变:转型发展迎新生
作者 陈秋霞 覃丽丽
韦再造是土生土长的广西来宾市合山市人,他对家乡的变化感受颇深。小时候,爸妈收工回家,韦再造根本认不出自己爸妈是哪个。“所有煤矿工人一模一样,从头到脚都是黑的。那时候合山非常脏,城市天空灰蒙蒙的。如今,合山天蓝水清,环境好了,晚上上街娱乐散步的人也多了,我的生意红红火火。”
19年前,秦清林大学毕业来到合山,成为发电厂里的一名技术员。当时,煤电仍是合山市的传统支柱产业。说起当初到合山的感受,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山上都是光秃秃的,被挖得千疮百孔。和他的家乡广西桂林山清水秀的面貌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的合山市,矿山“披上”绿衣,光伏板“方阵”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着绿色电源。当年废弃煤矸石堆成为绿意盎然的国家矿山公园,锈迹斑斑的铁路被打造成了如梦似幻的“最美铁路花廊”,曾经“灰头土脸”的城市“洗脸”迎接游客……
下岗矿工成功转型
合山市位于广西中部红水河畔,具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素有“光热城”的美称。作为一座因煤炭和火电生产而设立的工矿城市,合山曾一度成为广西最大的煤炭和火电工业基地。
1990年拍摄的合山发电厂。(资料图) 合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韦再造20世纪70年代出生在合山市北泗镇的一个村庄。他的父亲曾是小煤窑开采大军中的一员,母亲则是煤车装卸工。韦再造参加工作之初,也是煤矿工人。
合山煤业公司东矿原煤运输工作场景。(资料图) 合山市委宣传部供图
黑乎乎的煤,造福了合山市人民。然而,经过100多年的开采,合山煤田可利用资源已基本枯竭。2009年,合山市被国务院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更严重的是,生态环境亟需治理。
从矿山出来后,韦再造打过工,后来他用下岗安置费,开起美食店。现在,他还开设了公司,经营隔音设备、文化传媒,收入非常可观,成为成功转型的“煤二代”。
早在二十一世纪初,合山人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产业结构调整,把以前赖以生存的产业从地下转移到地上,从黑色向绿色转移,走上了转型发展之路。
以前终日与煤打交道的煤老板们,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纷纷搞起了养殖、林业种植、蔬菜种植等产业。合山许多人和韦再造一样,在无奈接受了资源枯竭的现实之后,转身成就了另一番精彩。
多元化发展
秦清林所在的合山发电公司前身是合山电厂,于1967年修建,曾是广西最大的火力发电厂,累计为广西贡献了1375亿度电。
“建厂之初,装机容量是50.5万千瓦。几经改扩建,目前合山发电公司现有3台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33万千瓦。”秦清林介绍,在投产初期,由于技术限制,煤的燃烧利用率低,耗煤量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该公司对设备进行综合治理,利用新燃料、新工艺,提高了燃煤利用率,耗煤量也逐年下降。
“技术革新带来的不仅仅是成本的降低,还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秦清林说。
在淘汰装机容量小、环境污染大的机组的同时,2002年,合山发电公司实施改扩建2×330MW机组工程,同时增建烟气脱硫装置,该项目2004年投产。
“很多人印象中,火电厂烟囱冒的都是黑烟,现在从烟囱排出来的都是水蒸气冷凝形成的水雾,已经达标排放。”秦清林指着正冒着白色“烟雾”的烟囱说。
“技术更新迭代了,曾经被视为工业垃圾的粉煤灰都成了香饽饽,各地水泥厂都跟我们订购粉煤灰。”秦清林称,该企业与合山市虎鹰建材有限公司合作,通过技术手段将粉煤灰制成水泥。
2021年,合山发电公司抢抓机遇,开发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原先的粉煤灰场用地建起占地近2000亩的柳花岭光伏电站。
“我们的灰场光伏电站并网后,可实现年平均发电量约为1.3007亿千瓦时,节约标煤约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75万吨。”秦清林说。
柳花岭光伏电站一角。(资料图) 合山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2022年3月,柳花岭光伏电站项目首次并网投产,由单一传统火力发电逐步转型升级为绿色能源发电,为合山电力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动能。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柳花岭光伏电站累计发电约2504万千瓦时,产值967万元(人民币,下同)。
合山发电公司的转型发展是合山市电力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合山市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突破口,实施煤矿安全改造、矿井机械化改造,传统产业转型持续提档升级,推进洛山风电场、屋顶分布式光伏等一批新能源项目落地见效,努力打造“火风光”互补的桂中能源新基地。
合山洛山风电场项目。(资料图) 黄佑昕 摄
2022年,合山市实现光伏、风电双投产,屋顶光伏局部并网,新能源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原煤产量92.6万吨,同比增长7.2%;合山发电公司全年发电量34.6亿千瓦时,有力保障能源安全。合山市实现从火电“一家独大”逐渐向清洁、生态的火、光、风互补电力转型。
在升级传统煤电产业的同时,合山市依托当地丰富的碳酸钙资源,开启了产业由地下转地上,由黑转白的探索。合山市虎鹰建材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项目已经建成,投入使用后可以实现粉煤灰、尾矿、废石等生产废料的综合利用,为当地循环经济发展注入更大动力。
合山城区一角。(资料图) 黄佑昕 摄
打造工业旅游园林城
百年的煤矿开采历史赋予合山市厚重的工矿历史文化。2009年,合山市陆续关停矿井,并利用争取到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对矿区遗址进行加固和保护等治理工作。同时,依托工业遗产优势,在矿山治理的基础上,融入工矿元素,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废弃铁轨变身“十里花廊”。
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资料图) 廖松 摄
合山废弃窄轨铁路变身“十里花廊” 。(资料图) 徐柳琪 摄
合山废弃窄轨铁路变身“十里花廊” 。(资料图) 覃丽丽 摄
合山市还综合利用矿山、工厂等,打造工业研学旅游目的地,富有工矿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成为合山转型发展的新支点、新动力。
2021年,合山煤矿成为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随后,合山国家矿山公园东矿园区、合山虎鹰建材有限公司厂区、河里镇马安贡模新村等也先后获评自治区级研学教育基地。2019年至今,合山市共接待研学游客约6万人次,“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成效初显。今年春节期间,合山市接待游客4.87万人次,旅游总消费4561万元。
如今的合山市,不仅能源产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工农旅融合步伐加快。柳花岭光伏电站发电稳步上升,与之毗邻的溯河村油桃种植基地,桃树枝头上红花映着片片绿叶,吸引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合山市国家矿山公园、虎鹰工业旅游景区,也正向前来研学的游人们讲述“光热城”的美丽蝶变。
合山城区风貌。(资料图) 廖松 摄
专家:后续发展潜力需看三方面因素
广西社会科学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正高级经济师吴坚表示,合山市提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一个较好案例,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丰富了广西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在实践和理论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吴坚分析,合山市后续发展的潜力,主要取决以下3个因素:一是地方政府能否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发展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一个功能区,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某种特定功能,发展特定的主导产业;二是能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当地民营企业的活力,吸引外来资本;三是中央和自治区层面,能否从政策上、资金上持续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
广西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矿山修复科副科长、高级工程师江凡认为,合山市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符合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其在能源转型方面的竞争力。通过煤矿安全改造、矿井机械化改造等传统产业升级,合山市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并为其他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同时,合山市推进洛山风电场、屋顶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落地,可以进一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降低碳排放并增加就业机会。此外,火、风、光互补的能源结构也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江凡表示,总体来说,合山市转型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从传统能源到新能源的转型,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了一个更加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的桂中能源新基地。未来合山市还可以继续深化产业转型,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繁荣。(完)
【编辑:孙静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绿色中国】广西“百年煤都”蝶变:转型发展迎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