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5月26日电 (记者 郑莹莹)伴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随着年龄变大,骨头变得脆弱,尤其是如果发生骨折,很难靠老年人自身的修复能力让骨头“长”回原样。
在26日揭晓的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中,“载生长因子(rhBMP-2)高活性骨修复体的创制及临床应用”项目获得了技术发明奖特等奖。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领衔,华东理工大学是第一完成单位。
“骨科疾病患者众多,国内高活性的骨修复材料比较缺乏,因此我们瞄准这个问题进行了创新。”刘昌胜在受访时说。
他解释称,所谓材料的活性,就是材料放上去能不能长骨头、长得好不好。这个指标就是活性,骨头长得好,活性就高。
骨是人体重要的组织,近年来,因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导致的骨损伤患者数量巨大,由于缺乏有效的骨修复产品,大量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瞄准骨修复的临床难题,该项目组从2000年开始,潜心研制高活性骨修复材料,历经20余年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创新了多项关键技术。
据刘昌胜介绍,该项目在高端骨修复材料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相比国外技术路线的产量低、成本高,团队通过创新生物制造方法,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的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并实现量产,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填补了国内规模化生物制造骨生长因子的技术空白。
据介绍,该项目还进一步模拟了人体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在国际首创出高活性rhBMP-2/类骨磷灰石多级结构骨修复体及其制备技术,获批国内第一张此类产品注册证,产品价格仅为国外产品的五分之一左右,显著提升了中国骨修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刘昌胜表示,相关产品目前已在中国800多家医院累计使用超过30万例,降低了一批患者的治疗费用。(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老龄化程度加深 科研人员耗时20余载研制新材料助力“骨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