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剧的新气象

世界经典音乐剧《剧院魅影》首部中文版近日在上海拉开大幕。这是该剧面世37年来,在全球上演的第十八个语言版本。中文版由40余名中国音乐剧、歌剧、舞蹈演员共同呈现,乐池内配有16人组成的管弦及键盘乐队现场伴奏。全剧运用戏中戏的叙事手法融入精彩的歌剧、芭蕾舞和摇滚音乐元素,音乐风格多样,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戏剧张力。

经典音乐剧本土化的顺利落地,记录着中国音乐剧日臻发展进步的足迹。

世界经典音乐剧的中国演绎

音乐剧《剧院魅影》以法国作家加斯顿·勒鲁在1911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为蓝本,由英国作曲家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提取原作重要元素,改编为音乐剧。它以19世纪法国巴黎歌剧院为背景,讲述音乐才能过人却天生畸形、人称“剧院魅影”的艾里克爱上女演员克里斯汀,因无法如愿而痛苦挣扎的爱情故事。

1986年,《剧院魅影》在英国伦敦首演后大获成功。此后30余年时间里,《剧院魅影》在全球近200座城市上演18个语言版本,观众累计超过1.45亿人次,并斩获70余个戏剧奖项。该剧英文版曾两度来华,2004年在上海的首演成为不少中国观众对音乐剧最初的美好记忆。

《剧院魅影》久演不衰,在于其神秘浪漫的故事情节、动人心弦的歌曲唱段与华丽炫目的舞台布景。它歌颂着亘古不变的爱情,叠加了无法得到回报的感情线索;它结合古典与摇滚的音乐风格,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它掠过观众席降落在舞台的水晶吊灯、浮现于“地下湖”中的“蜡烛”等舞美设计,更令观众目不暇接。

中文版《剧院魅影》上演以来,收获良好口碑。在制作过程中,如何对国外经典剧作进行中文译配,将原著文本意义通过中文唱词传递给观众,是创作者的关注重点。

《剧院魅影》的中文译配涵盖歌词与台词两部分,歌词翻译是重中之重。创作者将汉语发音独有的四声声调与音乐剧旋律走向巧妙契合。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汉语音节因不同声调而带有不同的音色和情感特色,“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并有意识利用汉语四声创作出音韵和谐悦耳、易于传播的格律诗。

中文版《剧院魅影》充分发挥汉语的音调特点,为这部经典音乐剧打上鲜明的中国印记。例如,克里斯汀演唱的歌曲《想念我》中有这样一句歌词:“花会谢,夏日也会终结,万事万物都有期限。请保证你有一瞬间,会想念。”译成中文后的歌词长短句与乐句紧密贴合、句尾押韵,不仅在演唱中符合音韵发声,还拟构出情景交融的戏剧场面。

中国音乐剧未来可期

《剧院魅影》三度来华,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国音乐剧从原版引进、中文版制作到原创音乐剧的不断进步与持续发展。

在北京,改编自同名电视剧的音乐剧《觉醒年代》首轮演出近日收官,再现仁人志士百年前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音乐剧《在远方》聚焦快递小哥的追梦之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内涵,在5座城市演出35场。在上海,以人民广场为中心,新剧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题材多样、风格各异的音乐剧在此上演。从改编自热播剧的《沉默的真相》《猎罪图鉴》,到“上海文化广场音乐剧孵化计划”中以网络为主题的《无法访问》,多部音乐剧力图聚焦现实,走进观众内心,引发人们对生活的种种思考。在西安,首部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剧《丝路之声》于2020年首演,用“旅游演艺+音乐剧”的崭新模式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丝路精神。在珠三角地区,自2007年开始,中国·东莞音乐剧节已成功举办8届。除剧目展演外,音乐剧节还通过举办论坛、设立青少年音乐剧大赛、音乐剧走进社区等活动,培育原创音乐剧土壤……神州大地上,音乐剧正展现出崭新气象与蓬勃活力。

在创作过程中,如何将东方审美融入音乐剧这一源于西方的艺术形式,如何通过音乐剧更好讲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爱情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何将现代讲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应成为创作者不断思考的话题。音乐剧《蝶》巧妙借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全剧用西方歌剧中的宣叙调代替对白,融入中国的吟诵元素,实现了传情与叙事的有机融合。由同名元杂剧改编而成的音乐剧《赵氏孤儿》,故事来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剧中布景及服装吸纳中国水墨画意境,简约淡雅,以新声演绎古事,令观众耳目一新。

我们也应看到,作为在中国落地仅20多年的新生文化艺术,中国音乐剧要持续创作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作品,仍有一段长路要走。音乐剧是综合型舞台艺术,要将戏剧、音乐、舞蹈三种原本属于不同领域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编剧、作曲、作词、演员都是创作者,只有心怀对艺术的热爱,在繁荣的市场中戒骄戒躁、不断学习和提升,才能打磨出经久流传的优秀作品。

发展音乐剧,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优美动听的音乐、赏心悦目的舞蹈与逼真变换的舞美设计之外,艺术观念与市场运营也要与世界接轨。在中文版《剧院魅影》之前,《我,堂吉诃德》《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等国外音乐剧的中文版都曾获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这些取材于经典名著的作品,其成功不仅源于过硬的艺术质量,也在于中外团队通力合作,吸收借鉴美国、法国、俄罗斯等成熟音乐剧市场的运营经验与发展规律。

通过不断地实践,向世界优秀同行学习,中国音乐剧正在探索更加成熟的创作流程和产业模式,为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人们期待更多浸润东方风、充满中国味的优秀音乐剧作品登上世界艺术舞台,拨动各国观众的心弦。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

郑剑南(来源:人民日报)

郑剑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中国音乐剧的新气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