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中国油橄榄之乡”:从地中海“远嫁”而来的小果子,缘何成西北深山“致富树”?

【解说】近日,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白龙江两岸山坡上的油橄榄园里,农户拿着工具,忙着修剪油橄榄树枝,嫁接新品种。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赵海云在旁向农户细心地指导着,观察油橄榄生长情况。他介绍说,从最初农民零星的栽种,到如今漫山遍野的90余万亩。吃了很多苦,也走了弯路,能有如今的规模,真的很难想象。

1964年,作为阿尔巴尼亚政府当年赠送给中国的“国礼”,油橄榄从地中海国家“远嫁”至中国,多地试种未成林成片,却在甘肃省陇南市发展到90余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油橄榄种植基地之一,被称为“中国油橄榄之乡”。

那么这颗从地中海“远嫁”而来的小果子,为何能成为西北深山中的“致富树”?

【同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赵海云

大面积发展油橄榄武都是在2002年,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后,这几年我们才大力地大面积推广发展油橄榄,为什么发展它?这个油橄榄非常耐旱,原来这都是荒坡,没有树,没有一棵树基本上。现在我们通过高接换优,把一些像这样的优良的一些品种,高出油率的,性能又好的,群众都爱的这样的果树,就这样的一个树把它嫁接上去以后,一亩地(产量)到七八百公斤,我们现在最低保护价是7块钱,一亩的产量的话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解说】从海外舶来品,到深山中的大产业,油橄榄改变了许多山区民众的生活。农户赵志罡的父辈是陇南第一批种植油橄榄的,虽然辛苦,但是不错的经济效益让他们更加看好“小果子”的发展前景。

【同期】农户 赵志罡

武都刚开始发展油橄榄的时候,我们是第一批种油橄榄树的,但是当时因为老百姓也不知道到底受益有多大,我们家第一批种了之后,后面受益了之后,然后大部分人都开始种开了。原来我们种花椒跟苹果树的时候,收入大概就是在七八万,但是我们种了油橄榄之后,当初能收个16万左右,也就是翻了一倍。

【解说】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赵海云如今被称为“行走的油橄榄词典”。他介绍说,“浑身是宝”的小果子现在可以被加工成10大类、80多个产品,涉及保健、饮食、洗护、餐饮等多个领域。

【同期】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 赵海云

另外我们橄榄叶子里面含有橄榄苦苷,橄榄苦苷的含量全国武都的含量是最高的,重点用于咱们的化妆品药品等等一些行业,而且现在卖得很火,所以这个产业的效益还是非常好的。

【解说】赵海云也坦言,目前各类油橄榄产品研发力度仍然不够,还未完成大众普及,这是一个短板。

记者 高莹 甘肃陇南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探访“中国油橄榄之乡”:从地中海“远嫁”而来的小果子,缘何成西北深山“致富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