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暗夜”之地,看“手可摘星”的夜空长啥样?

文/杨宏伟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浪漫的寄托离不开太空,离不开星月。你有多久没看过星光点点的夜空了?国是君沉浸式带你去观星胜地“冷湖”,看看手可摘星辰的夜空长啥样。

废墟+营地这是你能到达的“火星”

冷湖镇位于青海—甘肃大环线上,平均海拔约2800米,空气较为稀薄,赏星清晰,且大部分人在这里不会产生严重的高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邓李才介绍,冷湖地处我国四大无人区的中间位置,没有光污染,是“暗夜”之地,这是观星地绝佳选择。同时,星光穿过大气时,受大气湍流影响,会一闪一闪的“眨眼”。这里视宁度较小,大气湍流带来的抖动较小,可以看到不“眨眼”的星星,星光锐利清晰。

繁星初上的“火星”营地 杨宏伟摄

繁星初上的“火星”营地 杨宏伟摄

在这样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因为这片星空,冷湖成了一座你可以到达的“火星”。这里搭建了一所模拟火星生活的营地,你可以白天在“火星”漫步,傍晚回看营地夕阳,夜晚用专业的天文望远镜观星,住进未来感十足的太空舱——主打的就是一个“沉浸式”体验火星。

冷湖实验室“火星”营地和夕阳 杨宏伟摄

冷湖实验室“火星”营地和夕阳 杨宏伟摄

“火星”营地睡眠舱 杨宏伟摄

“火星”营地睡眠舱 杨宏伟摄

从G315国道到达这里需要经过一段90多公里的砂石土路,这条路也是去往俄博梁雅丹地貌群的必经之路,被自驾车友们称为“火星一号公路”。

有了科技未来感,有了独特的地理优势,岁月的痕迹更让这里蒙上一层神秘沧桑的面纱。早在20世纪50年代,身为无人区的冷湖因被发现石油资源变得热闹非凡。1960年,这里被设立为冷湖市,有十万人曾在这里生活。但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这里逐渐人去楼空,又回归了从前的寂静。

冷湖石油工业遗址保护区 杨宏伟摄

冷湖石油工业遗址保护区 杨宏伟摄

航拍冷湖石油工业遗址保护区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航拍冷湖石油工业遗址保护区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当年这里的幼儿园、银行、商店变成了残垣断壁,废弃的“磕头机”静静矗立,难掩当初的忙碌气息和繁华景象。冷湖再度沉寂直到这片星空让它被再度唤起,成为追星人的观星小镇。

天文学家:这里是东半球最适合看星星的地方

在冷湖,我国还打造了一流的天文观测基地——“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冷湖天文观测台位于冷湖镇赛什腾山C区海拔4200米的位置。远远望去,天文台的白色穹顶在山峦之间清晰可见,宛若一道风景。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标志 杨宏伟摄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标志 杨宏伟摄

天文台为什么选在这里?邓李才介绍,顶级的观测台选址需要具备远离光污染、晴天多、视宁度低、海拔适宜、后勤保障佳等多种因素。与世界顶级天文台夏威夷大岛上的MaunaKea天文台一样的是,冷湖的天文观测台也处于鲜有植被的无人之地。

邓李才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介绍,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和人口的增长,特别是望远镜口径的扩大、探测设备灵敏度的提高和对科学目标的重视,城市灯光对天文观测的影响变得不可接受。紫金山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等都因为城市的亮化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现代天文台选址的基本方向,就是走向高原、走向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域。

他还提到,冷湖天文台视宁度足够低,晴天多,每年天文观测可用的时间达300天,与世界其他顶尖天文台基本持平,是整个东半球的最佳观星地。它的建设填补了世界东半球大型天文观测基地缺失的空白,能够捕捉西半球处于白天时监测不到的星象。

图为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图为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图片网

无人的暗夜是宝贵的天文资源,青海省着手立法保护星空。为保护冷湖赛什腾山天文观测基地及周边的天文观测夜间光环境,今年1月1日,青海省还特意颁布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冷湖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这是我国首部光学天文观测环境保护条例。

图自 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

图自 中科院官方科普微平台

一颗小行星以“冷湖”命名

早在2022年4月12日,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向外界公布,将临时编号2015BL563的主带小行星以“冷湖”命名。这是一颗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主带小行星,国际小行星委员会将它永久编号为592710,名字Lenghu,这也说明了冷湖在国际天文领域有一定影响力。

阿里公益联合国家天文台在太阳系“认养”了这颗小行星。近日,阿里公益上线了名为“爱能星球”公益产品,并赋予这颗小行星新的别名:“冷湖|爱能”星。

6月8日晚,阿里公益联合国家天文台、冷湖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在冷湖实验室“火星”营地为这颗小行星举办了命名仪式。

12岁的土族学生包有倩家住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此次作为阿里公益平台受益人代表前往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火星营地参观学习。她说,“虽然还没有自己的飞船,但是我已经体验了太空舱,穿了宇航服,上了天文台,还在科学家的带领下用天文望远镜看了太阳和星空,我觉得我的梦想有一部分已经实现了。”

邓李才在现场表示,天文研究和科普教育很重要,科技和公益融合可以让更多乡村儿童拥有向往星辰大海的志向和实现梦想的机会。

“科技和公益一样,既需要超凡的想象力,更需要无限的耐心,强大的执行力,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在我们的爱能星球上,既能仰望星空,又能点滴积累,用实实在在的公益行动,帮助改变更多人。”阿里巴巴基金会副秘书长、平台公益负责人巧彤说。

【编辑:邵婉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奔赴“暗夜”之地,看“手可摘星”的夜空长啥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