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勇于突破自己,中队才能争第一”
“这一次,咱们的目标还是争第一!”
发令枪响,武警云南总队某支队三中队二级上士杨涛立即冲了出去。集体五公里武装越野考验团队精神。进入后半段,杨涛开始帮带一些速度慢下来的战友。
最后一个战士冲过终点,评判员按下秒表——三中队再次刷新了成绩。
“全力去拼!”如今,杨涛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每一个人都用尽全力,团队才能爆发出坚不可摧的力量。”
那年,杨涛作为优秀骨干,被抽调到三中队任班长。来之前,杨涛打定主意,用最短的时间让所带的班变个样子。
到任后,杨涛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想多了”——三中队的兵似乎缺那股子狠劲。
“差不多行了”“排第几名就第几名吧”……除了这些话,杨涛还常听到一句话,“省省吧,再努力也难超过一中队!”
“一中队凭什么在大家眼中就无法超越?”从此,杨涛开始留心观察。
半年下来,杨涛也不得不承认:一中队无论是军事训练、风气建设还是各项工作的执行力,都堪称标杆。
在这方面,中队长汤露也有同感。刚到三中队,他就立起了争当年度先进单位的“靶标”。几年持续抓下来,中队面貌发生不小变化,官兵钻劲、拼劲、狠劲足了许多,可在年度先进单位荣誉上一直是“只开花不结果”。
那年,三中队年度综合成绩与一中队总评旗鼓相当。支队再三权衡,还是将年度先进单位给了一中队。
当时,三中队官兵抱怨声不少:“评选先进单位有失公平”“干得再好,也抵不过人家是老先进”“习惯了,就这样吧……”
也就在这时,汤露意识到问题症结所在:大家已形成思维定势,一遇挫折就会立即从一中队多年来都是先进单位方面找原因,却忽视了三中队已取得大幅进步的事实。
“这次没评上,是因为我们反超的幅度还不够明显……”汤露越想越觉得,三中队与年度先进单位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捅破这层薄纸,大家的劲儿就会再次聚在一起。
那天夜里,汤露查完铺,又来到了中队荣誉室。那张2016年的合影照片中,时任指导员齐士领抱着先进中队的奖牌,笑得那么开心。
取下来擦拭时,汤露发现照片背后有一行字,字迹已泛黄:“每个人勇于突破自己,中队才能争第一。”那一刻,汤露觉得心头一震。
“再薄的窗户纸,你不捅它就不破。”汤露和时任指导员周航交谈后,把心中所思所想向战友们和盘托出。第二天,三中队官兵个个生龙活虎地出现在训练场上。
在接下来的月度通用五项考核场上,汤露拿出上个月大队的龙虎榜单。他指着榜单上一中队几个官兵的名字说:“谁超过他们,谁就是咱中队本月的训练之星!”
那次考核中,三中队上等兵杨兴夺得大队30米×2蛇形跑课目的第一名,中士卢本照五项课目总分位居第一。
成绩出来后,汤露为优胜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并组织了分享交流活动。杨兴第一个走上讲台说:“只要敢想敢拼,我们就一定能赢!”
分享交流活动结束时,汤露向大家高声宣布:“今后,三中队的目标就是超越一中队,夺得年度先进单位。”
“树因果实而得名,好果实都是汗水泡大的”
夏日,障碍训练场上,热浪蒸腾。此刻,列兵蔡凌冲觉得脸比天气还烫。
蔡凌冲输了,输得明明白白。几分钟前,他们与一中队之间的“过招”在训练间隙拉开战幕。
一中队列兵陈希孟已经站在400米障碍起点上,三中队这边却一时难以决定派谁“应战”。大家都知道,陈希孟是有名的“飞毛腿”。
蔡凌冲血气上涌,走到了起跑线前。
“中队有中队的目标,士兵也要有士兵的超越对象。”其实,早在三中队提出这个口号时,蔡凌冲就盯上了陈希孟。为了赶超陈希孟,蔡凌冲没少下功夫。尤其是在班长刘同乐指点下,蔡凌冲的训练成绩突飞猛进。
这些,给了蔡凌冲应战的勇气。
起步,冲刺,跨过矮墙,跃上高板……还没跑完,看着陈希孟脚下扬起的尘土,蔡凌冲已经知道了结果。
让蔡凌冲没想到的是,晚点名时,汤露不仅没批评他,反而对他提出表扬:“敢于迎战一中队的‘飞毛腿’,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从那以后,蔡凌冲跑步时身上多了一件负重背心。训练量也从以前的一组变成了三组起步。“不只是我一个人在付出。”蔡凌冲说,“大家都想多做一些事,做得更好。”
爱好唱歌的列兵王泽,发挥特长自导自演文艺节目,从中队小平台演到了支队大舞台,受到官兵欢迎。
大学生士兵黄国帆来自东南沿海城市。他将自己积极适应驻地环境的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其他新兵,成为这些战友中的“领跑者”,还被评为 “四有”优秀士兵。
“每一滴汗水都不会白流,都会成为催开梦想之花的甘露。”预提指挥警士培训结束,站在成绩公示栏前,蔡凌冲突然想到了汤露说过的这句话。
今年1月19日,当“四铁”先进单位的奖牌传到自己手中时,蔡凌冲将其高高举过头顶。那天晚上,他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树因果实而得名,好果实都是汗水泡大的。”
“一旦全力以赴,所谓的‘魔咒’就不堪一击”
接过“三等功班”奖牌,三中队九班班长黄俊艺悄悄用牙咬了一下嘴唇。明显的痛感,让他确信:这是真的。
今年年初,三中队捧回两面奖牌:一面是“四铁”先进单位奖牌,另一面就是九班的“三等功班”奖牌。
领奖回来后,是安排好的合影环节。合影前,黄俊艺特意把从九班调往兄弟中队的战友也叫了回来。
“拿到这面奖牌,也有你们的功劳。” 那天,黄俊艺动情地说,“一旦全力以赴,所谓的‘魔咒’就不堪一击。只要每个人都尽情释放能量,我们就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黄俊艺所说的“魔咒”,起初他自己压根就不信。后来,他才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
每年,班里的战士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调整。黄俊艺留意到,不少新调入九班的战士眼神中带着失落。
仔细一问,黄俊艺有点吃惊:他们都觉得来九班是“下放”。在他们的印象中,三中队九班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成绩。时间久了,大家就觉得是不是建制序列靠后了,工作实绩评定排名就冲不到前面去,并开始将其视为一个“魔咒”。
严格训练标准、强化作风养成……黄俊艺很快发现,一番努力的收效并不明显,“像拳头打在棉花包上”。
那天,听完黄俊艺汇报,中队长汤露专门来到九班参加班务会。“建制序列有先后,创先争优无限制。三中队不会总是第三名,九班一样可以争第一。”望着九班战士热切的目光,汤露越说越激动,“我相信,咱们三中队是响当当的中队,咱们九班也是响当当的班!”
“激情能够被唤醒,也能够被点燃。”如今,上等兵王文龙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当时,身为列兵的他体能较弱,对跑步心存畏惧。在战友帮带下,他循序渐进不断加练,渐渐跟上了大家的节奏。上等兵黄定兴性格内向,黄俊艺主动贴上去,帮他打开心扉;上等兵周继伟战术动作不协调,战友们帮他逐个动作细抠,终于通过考核……
随着时间推移,九班战士训练劲头足了,各项成绩水涨船高,大家变得更加自信。
去年4月,九班代表中队参加支队组织的队列会操,夺得第三名的成绩。
“没有什么‘魔咒’不能被打破!” 副班长李庆博是后来调入九班的,当初想去一班成为“尖子”的他,如今在九班同样实现了目标。
“九班是三中队官兵奋勇拼搏的缩影。”三中队指导员邓春光说,近年来,中队官兵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不断接受锤炼,对标先进中队创先争优的底气更足,捷报也纷纷传来——
中队长汤露,在支队指挥员比武中夺得第一名;中士龚建华,在机枪射击比武中打出最好成绩;上等兵马靖涵两次参加演讲比赛,分别获得第一、第二名……
与中队官兵集体合影的那天晚上,汤露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永远不要怀疑努力的意义,日复一日地挥汗如雨,一定会在某一天,还你一个连自己都惊叹的自己。”
三中队获评“四铁”先进单位,也让一中队官兵很是感慨。一中队指导员李洪才代表一中队官兵发出“挑战”:“今年奖牌暂时寄存在三中队,明年一中队就会拿回来。”
那天队务会上,汤露趁热打铁,做了一番动员:“一方面,我们应该自豪,因为三中队已成为一中队官兵心目中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应该足够清醒,因为新一轮的比拼又开始了!”
成就更好的自己
-下士 张建国
那年,部队调整改革,刚晋升为上等兵的我,从别的中队调整到三中队。
得知自己要去三中队——这个多年与年度先进单位无缘的中队后,我心情降到了冰点,觉得建功军营的梦想越来越远。
到三中队后,我很快意识到自己想错了。那时,三中队已展开与一中队的比拼,角逐的激烈程度让我深受感染。
一次,我们进行“抓绳上”训练,没想到又和一中队官兵“狭路相逢”。一个场地,两方都想先训。很快,大家达成一致——各自派出选手较量,获胜的一方先训。
“建国,你上。”当时,班长李远继点了我的名,“你成绩好,大家相信你!”
口令下达后,我一跃而起,抓住大绳向上爬去。爬到第10趟时,我的手掌开始火辣辣地疼,对手的速度却丝毫不减。
17趟、18趟……我开始觉得体力透支了,对手仍在坚持着。21趟,这已是我的极限,可对手还没有放弃。战友们大声喊着我的名字,我一咬牙又爬了上去。最终,我以25趟的成绩赢得这次比拼。
晚点名时,我受到了表扬,这让我觉得一切都很值。
那段时间,我们和一中队的“较劲”无处不在。哪怕是饭前唱歌、打扫卫生这样平常的事,我们也要比个高下。
当个人努力与集体荣誉相连,就有了强烈的价值感。我也因此迎来了更广阔的天地。这两年,我不仅当上了班长、入了党,去年还荣立三等功。
中队被支队表彰为“四铁”先进单位后,有战友问我,怎么还这么拼?我想,老班长那句话就是答案:“敢于超越,成就更好的自己。”
(唐国强、邓春光整理)
(解放军报 张 彦 唐国强 特约记者 杨 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一支中队的比学赶超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