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4月16日电(张煜欢)“我希望人们能珍惜自己阅读者的身份。如果想让自己飞,阅读是你的翅膀。”16日,在杭州国家版本馆举行的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文润讲坛第三期活动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向现场读者分享了其个人对书籍的情感,及书籍对其人生之路的滋养。作为一名著名作家,他坦言是书籍让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发动机——写作。
麦家(左)作现场分享。 张煜欢 摄
书与童年:麦家的“读书奇遇记”
对于麦家而言,阅读是“认识并打开自己”的开始。
“我从小在乡下长大,父母都不识太多字。但他们对文人、文字的崇敬心,现在想来都有点不可思议。”麦家印象很深,他的母亲脾气极好,是非常温良和善之人,但有次因自己撕了一张作业的纸,母亲狠狠扇了他一巴掌。只因母亲对文字有着发自内心的敬畏之心。
也因此,年幼的麦家对文字、读书有了朦胧的认识。而他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书,也成为其童年中一抹独一无二的记忆。
“那年我读初一,有次随父亲去别人家做客,无意间就发现了一本书——《林海雪原》。”麦家没想到,自己居然“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本书”。整整一年,他将这本书从读到抄,变着法子与这本书“纠缠在一起”。
“它在我荒芜的世界里冒出了一点新绿。让我隐隐约约知道,这个世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并不是所有人都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也正是这本书,让我十二三岁之前的世界‘塌掉了’,我的人生或许是从那一天开始的。”麦家说。
因为一本书,麦家第一次有了“走出村庄”的动力。
在念高中时学校中有了图书馆,麦家便“一发不可收拾”,愈发热衷于阅读,毕业后图书管理员告诉他,“你是我们学校借书借得最多的人”。
而后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二本重要的书——《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在当时的我看来是本非常奇特的小说,我从没想过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在这之前,麦家曾写了许久的日记,他称自己是像孩童一般“在日记本上学走路”,而后他发现,自己日记中的点滴与这本书所表达的情绪是心声相通的。
“一定意义上,这本书给了我勇气,在写作道路上助了我一臂之力。”麦家说,“没有这本书,我或许一直就是一个读者。”
麦家作品展示。 张煜欢 摄
书与写作:“每本书都有它自己的命运”
从二十世纪90年代动笔写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起,麦家创作了《解密》《暗算》《风声》等一系列谍战题材小说,其中《解密》已拥有33个版本,英文、西班牙语译本都跻身一些国家的畅销书榜。
麦家称,其早期的作品大多献给自己的第二故乡——部队生活。如其所言,每个人生写作阶段有不同情感及领悟,2019年,麦家出版以农村与故土为背景的《人生海海》,告别了自己擅长的谍战题材。
“其实写《人生海海》时我已经进入了一种特别成熟的阶段。”麦家说,“我无法在它面前‘调皮’,因为它调动了我最珍贵的生活记忆。”
他坦言,这是一种“掏心掏肺的写作”。由于父亲逝世,其在故乡陪伴了母亲整整半年,帮助母亲共同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也由此修复了自己和故乡之间的关系,“情感不到那儿,永远没办法写。”
但麦家意识到,每本书皆有自己的命运。“一本书投放到市场后,就好比我们步入了社会,能不能交到朋友、受到欢迎,是种玄学也是种哲学。”
讲坛活动现场。 张煜欢 摄
书与人生:“适时拿起、适时放下”
麦家多次提到,人生不完美的。但正因这份“不完美”,所以更需要阅读。
“我对书籍最大的感恩在于,我终于知道怎么摆脱孤独。书籍中让我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发动机——写作。”麦家说。
对于麦家而言,不同于朋友,在自己孤独时,书籍可随身携带,同时也能“适时拿起、适时放下”。
“十八岁时候喜欢的作家,和二十八岁是不一样的,和现在的自己更不一样,不同的阶段、年龄有不同的领悟力。”因此在麦家看来,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他也极少向别人具体推荐某一本书。
但阅读这件事,他始终极力推崇着。
多年前,麦家在杭州西溪湿地开出一家名为“理想谷”的书吧。“前来读书的读者,咖啡、茶水免费供应,唯独没有提供Wi-Fi无线网络,为了让人沉浸在阅读中。”麦家说。
逐渐地,前来打卡的读者越来越多,有时一天最多有千人前来读书,许多人只能站着阅读。有读者和麦家建议,能不能弄出一个“线上的理想谷”?
于是麦家在线上推出了一档读书栏目,每七天陪读者共同读完一本书,目标是“20年读完1000本书”。
“我希望通过陪大家一起读书,让每个人的人生都因此而饱满。我可以少写一本书,但大家不要少读一本书。”麦家说,“在你的生命积累里,每一本书,都可能让你变成一个新的你。”(完)
【编辑:苏亦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麦家谈读书:阅读是让自己“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