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王永红:用泥塑讲述村里的故事

【解说】王永红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的传承人,她的作品取材于旧时古村落的日常生活情景,将黄河两岸质朴的人文风貌、农村的民风民俗通过泥塑的形式展现,不仅生动有趣,还具有地域特色。

【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 王永红

我的作品是以一个村子的故事为主题创作的,它就源于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候整天在村子里面跑来跑去的,那么以这个小孩的这个视点(角)来表现这个农村的生活。

【解说】在王永红的工作室内,各式各样的泥塑作品摆满了整间屋子,有在村头聊天的妇女,有在炕头打牌的汉子,还有嬉戏玩耍的孩童;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着让人好生喜欢。

【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 王永红

因为那时候小孩无忧无虑,他看到所有的人都是高兴的,他们看不到农村的那种忧愁呀什么的,所以呢,我创作出来的人大多都是乐呵呵的。

【解说】不同于传统的彩色泥塑作品,王永红创作的泥塑以黄河泥巴为原料,用黄河泥巴原本的颜色展现了地域的特色,还表达出了庄稼人粗犷的风格。

【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 王永红

我起初制作泥塑的时候,也是采用传统的这种“三分塑七分彩”的这种雕塑的方法。后来我在塑造一个村姑的形象的时候,女孩挑着担子,然后还没上彩。放到那个窗边呢,我一看泥土的这种原色呢,不用上彩更能体现农村人这种特色。因为呢,它能够体现出来农村人的这种质朴感,就这种原始的材料来表现原色的生活,我觉得它和我的这个题材很接近。

【解说】在王永红34年的泥塑制作过程中,如何将作品完好的保存一直是个难题。

【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 王永红

那么为了让这个泥塑永久的保存下来呢,当然传统的制作方法那肯定是有局限的。因为泥巴收缩,骨架不收缩,它往往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就会断掉的。那么我用报纸代替它的骨架,一个呢起到连接的作用,再一个它有这个支撑,你可以设计它的动态。那么制作完了以后呢,放到窑里头,烧制的过程当中呢,报纸化为灰,作品就完整的烧制出来了。

【同期】宁夏回族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泥塑传承人 王永红

当然我就觉得这一个村子的故事是讲也讲不完的,过去的故事,现在的故事,那么将来的故事仍然呢从我的作品当中能够看得到。

(谢宇 宁夏银川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陶人”王永红:用泥塑讲述村里的故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