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的篮筐是三米零五。有谁能够说出它为什么会是三米零五,而不是一个整数?”“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蓝厅论坛21日在上海举行,在“人文交流互鉴,文明美美与共”分论坛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抛出一个“奇怪”的问题。
一时间,会场短暂地沉默了。片刻后,姚明解释,“因为它是10英尺。”在篮球诞生地,使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时,篮筐的高度恰是整数。“我是在说篮球,也不仅仅在说篮球”,姚明说。
在人文交流互鉴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语言障碍、文化冲击、习俗迥异……人文交流中的隔阂,恰似这“5厘米”。
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名誉院长袁明看来,语言已经不是人文交流中最大的阻碍。“和我一起工作的北京大学的国际学生,有的人可以讲12门语言,有的人甚至可以讲16门语言。”袁明说。
是什么阻碍了人文交流?论坛现场,与会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偏见。”
“我很担心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偏见会致使我们走向灾难。”英国导演、奥斯卡奖得主柯文思(Malcolm Clarke)说,这也是他决定来中国拍摄纪录片的原因之一。用镜头对准中国的普通民众,展现个体的喜怒哀乐,以此“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
“一个大国崛起,世界秩序发生改变时,一些国家一定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华美协进社社长贺志明(James Heimowitz)认为,此时,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纽带是十分重要的。“我知道我们现在面临很多的挑战,有很多挣扎,但是我们需要建立这些纽带和连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当我们在厨艺中心教孩子们怎么做中国菜时,中美之间的分歧就消减掉了。我们应该敞开大门,让音乐家、运动员、厨师等彼此交流。”贺志明说。
“中西方的人民是很相似的。但有时,人们并不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柯文思说,欢笑,泪水,对成功的渴望,遭受失败时而感到挫败,“这是人们的共同点,也往往能引起共鸣”。
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说,两周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聆听了一曲《高山流水》。而就在今晚,上海民众正在等待着法国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的精彩演出。
对美的欣赏,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也是人们的共同点。在此之上,人文交流才得以互鉴,文明方能美美与共。
“消除隔阂,是一条很漫长的路,有很多工作要做”,柯文思说。但是,“人类总是抱着希望在前进的”,袁明说。(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抱着希望前进”,消除人文交流“隔阂的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