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鲁迅名言“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历史背景与内涵

导读 在鲁迅时代的中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鲁迅这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清楚,一个农业国家是不可能打得赢那些工业国家的。然而,如果

在鲁迅时代的中国,正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鲁迅这帮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非常清楚,一个农业国家是不可能打得赢那些工业国家的。然而,如果想要打赢工业国家,落后的农业国必然要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那么,成为一个工业国有没有什么条件呢?当然有。首先,需要提高识字率。工人阶级必须能够识别基本的一些字。如果完全是文盲,工业化进程将会非常困难。但是,当时使用繁体字的汉字写起来和使用起来都存在着巨大的难度。

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也许只需要掌握写字这一项技能,就可以被人尊为大先生。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等人先后提出了“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见解和主张。因为在他们眼里,当时的政府没有能力实现全面扫盲。军阀混战下的政府就像一个笑话,连公务员的工资都时断时续。指望这样一个效率几乎为零的政府能普及如此困难的汉字,简直是天方夜谭。

其实,鲁迅他们陷入绝望,对自己文化全面否定完全是因为当时中国正处于遭受列强殖民侵略的困境,他们还能有什么想法呢?也许确实在想,中国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挽救?已经快饿死的人,哪里还会介意自己吃的是不是混着沙子的救济粮呢?鲁迅先生已经面对这种情况了,再不下猛药,再不想办法,果然要等到亡国之后再想办法吗?

鲁迅先生曾说,“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不但劳苦大众没有学习和学会的可能,就是有钱有势的特权阶级,费时一二十年,终于学不会的也多得很。”这句话是在汉字拉丁化的历史大背景下说的。翻译过来,其实就是说,对于文盲来说,学习拉丁化汉字比学习方块字容易得多。

这是因为拉丁化汉字所用的字母相对来说比汉字少,而且字母之间的关联和规则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相比之下,汉字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文字体系,每个字都需要掌握其笔画顺序和结构才能正确书写。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大量的实践和反复练习。

鲁迅先生在这里所表达的意思是,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体系,对于文盲来说实在是太过复杂和难以理解了。即便是一些有钱有势的特权阶级,花费数十年的时间学习汉字,也难以真正掌握其精髓。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扫盲和推进工业化进程,就必须采取更加现代化和简便的文字体系,让更多的人能够轻松学习和掌握基本的读写能力。

不过,鲁迅先生的这种观点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反对。有些人认为,汉字虽然复杂,但也正是因为其独特的结构和表现形式,才使其成为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废除汉字不仅会丧失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传承,也可能会对我们的国家形象和文化软实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如何推进文字改革的问题上,需要权衡各种利弊,寻求到最佳的平衡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揭秘鲁迅名言“汉字不灭,中华必亡”的历史背景与内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