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从世卫数据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

导读 4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做演讲。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4月13日,在…

4月13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上做演讲。

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4月13日,在新京报社、千龙网主办,新京智库、贝壳财经承办的“信心与繁荣——2023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主题论坛“提升医疗卫生品质,更好保障生命健康”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回顾20年来历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学到了很多,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未来应对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还需做好疾控体系的技术支撑、现有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的调配等工作。

20年来,中国经历了多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包括2003年非典、2008年肠道病毒EV71、2009年甲流以及2019年底至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这些事件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我们发现我们对病原体的鉴别能力较弱。在2003年非典爆发时,科学家们花费了五六个月的时间才确认病原体是冠状病毒。此外,非典病原体的分离和确定工作并非由中国科学家完成,而是由外国专家完成的。其次,我们对突发疫情的发现还不够及时,而我们的疫情统计和报告能力也比较弱。

在2003年非典疫情结束后,中国政府开始加强防疫措施。通过几年的努力,中国建立了短时间、多病种、多实验室平行鉴别病原体的能力,这使得我们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约一周的时间内,成功分离出病原体并破解了病毒的基因结构序列。此外,我们建立了“竖到底、横到边”的覆盖全国所有乡镇卫生院的传染病实时报告信息系统,还建立了以症状为指标的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以更及时地了解和掌握疫情。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三年的新冠疫情后,我们仍然学到了许多。新冠流行不仅对普通民众,而且对专业人员的理解也带来了冲击,导致我们对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死亡”,产生了混淆。

“在过去两三年中,老百姓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新冠已经变成类似于流感了,病死率已经很低了,为什么我们还不放开?”吴尊友说。衡量一种传染病的严重程度,死亡是一个重要指标,而“死亡”又可以分为绝对数和相对数,相对数又可以分为死亡率和病死率。

以香港五波新冠疫情为例,从病死率来看,第一波

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教训,其中之一是公共信息在传染病学调查中的重要性。以前,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或聚集性疫情调查,主要依靠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在新冠疫情暴发后,大数据部门与专业队伍的合作得到了充分发挥。这个变化提醒我们,公共信息在传染病学调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共卫生人员具备专业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是供主政官员决策的重要信息,则是由公安和工信部门掌握得更全面。

吴尊友指出:“无论是大头娃娃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儿童感染肠道病毒EV71,或者是新冠病毒早期发现,我们都认识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窗口在医院。”医院是未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窗口和哨点,因此医防结合非常重要。现在,疾病控制体系改革已经完成了行政框架的构建,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做好从顶层设计到基层落实的全面规划,以支撑技术框架。

吴尊友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包括了组建国家数据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有了国家数据局,数据信息的分享将变得更为可能,例如医院和疾控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去年12月为例,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的新冠病例,医院此时的全部精力都在救治病人,没有时间对每个病人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这就导致传染病实时报告信息系统不能反映全国的新冠疫情实时情况。

吴尊友说:“如果以后可以直接从医院的信息系统抓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就不需要人工再去另外单独填报传染病报告信息。这样,类似的问题在将来就不会再发生了。”这就涉及到了AI技术的应用,例如最近非常火的ChatGPT,在未来的公共卫生事业中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吴尊友:从世卫数据看,全球新冠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