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1963年建军节之际,毛泽东同志创作了这首《八连颂》,赞扬负责上海南京路警卫任务的解放军某部八连官兵。那年,这支连队被国防部授予荣誉称号——“南京路上好八连”。
光阴荏苒,本色永恒,今年是“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60周年。在一个甲子时光里,八连几经任务转换、几番改革重塑,从“霓虹哨兵”转型“特战尖兵”,但隶属于陆军第72集团军某旅的八连官兵本色依旧,其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代代相传。
“拒腐蚀,永不沾”
热闹的上海南京路上有一座醒目雕像,每天吸引众多游人驻足拍照。这座雕像的创作原型,就是闻名全国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1964年,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让“南京路上好八连”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前的上海,被称为“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上海解放后,八连官兵入城执勤,面对各种糖衣炮弹,官兵们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遵守《入城公约十大守则》,身居闹市却一尘不染,铸就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传奇。
“60年来,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任务在变、生活条件在变,但‘拒腐蚀、永不沾’,坚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八连的优良传统从来没有变过。”连队政治指导员薄佳旺说。
多年来,新报到的八连战士依然能领到一枚针线包。小小针线包,承载了八连官兵“坚持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底色。在八连,工具坏了自己修,衣服破了自己缝,头发长了互相理,洗漱用水还要存在节水桶里冲厕所……总之,物尽其用,能自己动手的绝不浪费一分钱。正是在一件件小事上厉行节俭,连队上下把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美德根植在了心中。
“军事好,如霹雳”
步入军营可以发现一个个“微变化”正在推动八连练兵备战步伐不断加速——战备车辆停在楼前,官兵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检验车辆性能、检查战备物资;无人智能侦察课目成为训练“新宠”。
变化也反映在背囊里。记者注意到,每个官兵背囊里装的物资竟然不一样——有的装着帐篷、睡具等大件物品,鼓鼓囊囊的;有的装着压缩式小睡袋,带着盐、味精、净水丸等小物件。“执行什么样的任务,就携带什么样的物资。”连长徐航说,这是官兵在实战化训练中摸索出来的新做法。荒野作战,特种兵必须喝上水、吃上盐;快速机动,他们就极简携带、轻便前出;如是长期作战行动,背囊就装得更多。
2017年,面对转型成特种作战分队的巨大挑战,连队官兵从零起步、浴火重生,从摩托化步兵分队向特种作战分队转型,对应的训练科目有了极大的调整,但他们没有被挑战难住,而是从难从严,练就过硬本领——
开展扛圆木、抗眩晕、抗高压、耐寒耐热等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训练;结合军事演习和濒海训练,组织官兵在生疏地形、恶劣海域开展战斗攀爬、水上救援等课目训练……
“军事好,如霹雳。”经过不懈奋斗,八连实现了从“霓虹哨兵”到“特战尖兵”的完美转型,多次圆满完成实兵演习等重大任务,荣立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被陆军表彰为“四铁”先进单位,2019年被国家九部委联合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为人民,几十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上海南京东路鳞次栉比的高楼间,一群身着绿色军装的身影格外引人瞩目,八连官兵正在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八连所在的点位前,一大早就排起了长队。市民一边接受服务,一边与官兵亲切交谈,其乐融融。
为民服务的传统,一直在这支荣誉连队延续。每个月,官兵都会如期赴约,来到南京东路为群众提供理发、修鞋等公益服务。
“为人民,几十年”,这是老一辈八连人的庄严承诺,也是新一代八连官兵的永恒追求。薄佳旺说:“作为新时代‘霓虹灯下的哨兵’,我们一定会传承好发扬好八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贡献青春和力量。”
1961年,上海市场蔬菜供应紧张,八连将种植的蔬菜“菜叶送给群众,菜根留给自己”,一时传为美谈。如今,八连官兵依旧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将钱物捐助给更需要的人。他们接续帮助和照顾残疾人胡红根40多年,当年他称八连官兵为“解放军叔叔”,如今官兵叫他“胡伯伯”。胡红根动情地告诉记者:“没有八连官兵,我恐怕活不到今天。”
在薄佳旺的抽屉里,珍藏着厚厚一叠信封,里面装着龙家圈中心小学学生的来信,有的是感谢八连的助学捐款,有的是向八连的兵哥哥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薄佳旺告诉记者,八连与这所小学结对帮扶的故事始于1992年,30多年来,在八连官兵资助下,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得以完成学业。
随着时代变迁,八连为民服务的内涵也在不断延展。2018年,八连与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桂花村结成脱贫攻坚帮扶对子。此后,八连协调筹措资金帮助村里建设现代化茶叶炒制中心,邀请电商销售专家来村帮助开设“电商驿站”,采取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打通网上销售渠道。如今,村里的产品销往全国,村民收入不断增加。
(本报记者 章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霓虹哨兵”转型“特战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