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据新华网报道,因患腰椎管狭窄症,65岁的刘大爷出现了腰痛、双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
据新华网报道,因患腰椎管狭窄症,65岁的刘大爷出现了腰痛、双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李危石教授团队决定为他进行腰椎后路机器人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在7月16日上午,手术成功进行,这是首例由脊柱椎板机器人完成的自主识切手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胸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脊柱外科手术而言,椎板切除减压操作是关键的环节,传统的手术方法需要医生凭借经验和手感来控制操作的深度和力度,但这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脊髓神经损伤。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危石教授领导的团队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铸正机器人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脊柱椎板切除手术机器人系统。
这个机器人系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项目“面向脊柱椎板切除手术的机器人系统”中的重要成果。该系统融合了基于切削能量的人体组织识别技术、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割技术以及精密机器人和导航位置跟踪技术。通过个性化智能规划手术路径、自动识别生物组织特征和精准自主切削操作等功能,将骨科机器人手术提升到智能决策和自主操作的水平。
在手术过程中,李危石教授与机器人进行分工合作。医生负责常规操作,如切开皮肤和暴露手术位置,并将标记的定位传输给机器人。机器人则负责按照医生确认的规划路径进行自主切削操作,并通过多模式安全系统确保切削过程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李危石教授介绍说,术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没有出现并发症,目前正在积极康复。
李危石表示:“过去,在骨科领域,机器人主要起到导航定位的作用,而我们的机器人是操作型机器人,自主切削操作的精度可以达到亚毫米级别。目前看来,该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根据团队对国内外前沿进展的跟踪了解,此次手术是机器人自主完成核心操作的脊柱手术的首次尝试。经过临床伦理审批,机器人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有望在今年年底完成所有临床试验。希望通过操作型机器人在脊柱手术领域的精确应用,提升脊柱外科手术水平和质量,造福更多患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功开展首例脊柱手术,由机器人完成自主识切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