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描绘了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后因被火焚烧而分成两段。近日,记者从陕西师范大学获悉,该校计算机科学学院吴晓军教授科研团队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完整复原了《富春山居图》。
该科研团队工作人员孙增国负责本次《富春山居图》的修复,他告诉记者,在修复时,使用“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这两段现存的画作扫描图片,通过计算机对画作数据分析,然后渲染出拼接图案。
孙增国称,本次工作的难点在于修复前半卷“剩山图”的起手处,因现存真迹已无相关图像资料,科研人员参考了明代书画家沈周根据记忆背临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最终运用AI技术完整复原。
【同期】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副教授 孙增国
虽然说沈周本人的用墨,各种点墨法和黄公望可能有区别,实际上确实有区别,但是这个结构、轮廓和构图要素应该相似,我们正是抓住这一点,看到修复烧毁(画作)的契机,所以说就有后面的步骤。就是说我们先学习,或者说检测沈周临摹版它的山水画的结构,比如说山的走势轮廓,树的走势,水的流向,还有小桥、房屋的这样一个样子。学习出来之后,我们以它为基准,再学习把它迁移到我们《富春山居图》真迹的风格上,最终才完成了整体的这个修复。
【解说】在位于陕西师范大学的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内,记者看到了已经复原的《富春山居图》复制品,画卷全部展开将近8米。从AI修复的模型搭建和数据集训练,再到将修复画作打印出来,科研团队共花费一年多的时间。
民歌智能计算与服务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吴晓军称,运用AI技术复原《富春山居图》,是实验室在科技与文化融合方面取得的一个成果。本次数字化修复的成功,对人工智能在文化资源内容的开发与传承,以及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同期】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 吴晓军
我们通过一个风格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把缺失部分的古画,可以给它修复。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书法作品的这样一个书法的风格,把缺失的文字的部分也可以给它补充上去。那么这一次我们修复的这个《富春山居图》,就是我们孙增国教授他带领的几个研究人员一起经过一年多的一个努力,把这一个作品修复了。现在他们还继续深入地研究,再修复更多的文物的作品。
记者 党田野 西安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陕西一高校团队用AI技术首次完整复原《富春山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