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口号’甫一发布即得到热烈响应,背后蕴含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心向背、道义得失。”今年正值“五一口号”发布75周年,浙江(嘉兴)中外政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周淑真日前接受“统战新语”专访时说道。1948年“五一”前夕,中国共产党为迎接全国解放、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群起响应,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公开自觉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协商建国的序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周淑真说,在75年后的今天,回望“五一口号”这一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仍觉意蕴深远,勉励后人坚守多党合作初心,为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审时度势发布口号
时间回至1948年底,一艘名为“阿尔丹号”的货轮从香港启航,船上有一位神秘乘客——时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的李济深。他此行是“为了一件大事”:参与新政协的筹备。周淑真介绍,解放战争进入1948年,国民党对中国的民主力量加紧施以摧残迫害。中共审时度势,于当年4月30日发布“五一口号”,进一步表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的政治主张。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五一口号”刚问世便得到李济深、沈钧儒等海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好评和热烈拥护,他们积极为新政协的召开建言献策,并先后向北方前进。自香港北上行船途中,与李济深同行的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彭泽民留下“春风将近到吾船”的诗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著名人士朱蕴山则言“一页展开新历史”,无不展现了民主人士对光明前景的真切憧憬与向往。正如李济深在1949年元旦的新年献词里写道:同舟共济。一心一意。为了一件大事。一件为着参与共同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康乐的新中国的大事。同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顺利召开。周淑真说,这场会议组织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从与国民党政权经历“蜜月期”,到最后纷纷向中国共产党靠拢,发生于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之中的根本性转变是什么?“正是因为他们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在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的道路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周淑真介绍,自“五一口号”发布,再到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得到广泛拥护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贴切且充分展现了何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周淑真分析,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发展趋势密切相关。从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持续了十四年之久,后又经数年的解放战争,民众生活困苦、疲于战争,无比渴望和平,期盼休养生息。社会各界也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独裁政策的真实面目,期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并渐渐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革命。在1949年1月底发表的《对时局的意见》中,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领导人和著名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共55人,明确提出在政治上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他们对中共提出的召开新政协、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表示一致认同,并提出“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共策进行”。周淑真认为,民主党派高度赞同和积极响应“五一口号”,正是体现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初心”,显示了何为人心向背。
坚守多党合作之初心
75年后的今天,纪念“五一口号”的发布仍深具现实意义。“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坚守多党合作的初心。”周淑真认为,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当年同各民主党派携手前行、真诚合作,这种执政党和参政党互为支持,构成多党合作的制度架构,正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有别于他国政党制度的鲜明特点和独特优势。同时,各民主党派应牢记使命,以己所长回应时代之需。回顾新中国建立之初,周淑真谈道,尽管彼时各民主党派成员仅有一万余人,但群英荟萃。“大多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就中国各方面问题发表意见。”她说,如今的民主党派人士也应有这样的眼界和眼光。迈上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民主党派更要展现自身所长,围绕国家中心大局所需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做好参谋,同时加强组织建设、人才培养,汇聚更多力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专家访谈】“五一口号”何以一经发布即得到热烈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