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吾国|独家专访空气动力学家俞鸿儒: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隐身战机歼-20、“神舟”系列飞船、“东风”系列导弹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国之重器,它们的模型都曾在风洞中经受考验,模拟高空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今年已经95岁的俞鸿儒院士,就是将“天空”搬到地面的人,被誉为“中国激波风洞第一人”。但他却告诉《吾家吾国》节目主持人王宁,自己做的工作只是帮了点小忙。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促使俞老甘愿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一生的,是对恩师郭永怀的庄重承诺,是敢为人先的气魄担当,是心中科研报国的坚定信念。
“炸”出研究新路
1958年初,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激波管组。当时30岁的俞鸿儒担任组长,带领组员着手研究。面对基础技术短缺、科研经费不足的难题,俞鸿儒选择了当时国际上已经弃用的驱动方式——氢氧燃烧驱动,但这种方式极易发生爆炸。在前辈钱学森、郭永怀的鼓励和支持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试错中,俞鸿儒和团队终于为我国风洞研究“炸”出了一条新路。1958年8月,激波风洞的核心部件,我国第一代激波管研制成功。
俞鸿儒:气体不得了,一个静电就会爆炸,充气过程中有小灰尘,碰出火花就爆炸,防不胜防,有一次把一个房子都炸掉了。爆炸后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首先就提出表扬。
王宁:这算是很重大的事故,为什么还会表扬呢?
俞鸿儒:不弄清楚爆炸原因,就不能更好预防,郭永怀先生要求,绝不能有人受伤。房子炸掉再盖,钱学森先生、郭永怀先生说爆炸了我们负责。
王宁:原因是怎么找到的?
俞鸿儒:很多事,要慢慢摸索。发生爆炸要思考,想通了,最后跟学的理论一致了,而且改正了,确实没有问题了,那才算结束。
“炼”就内心坚定
1969年,我国第一座大型高超声速风洞——JF-8激波风洞建成,不仅淬炼出一批批的航天重器,也磨炼了俞鸿儒潜心钻研的意志。对于曾目睹家国被毁、立志科研报国的他来说,为国家做事的每分每秒,都弥足珍贵。唯图国强,不图己荣。俞老用自己半个世纪的坚守,向国家交出答卷。
王宁:当看到东风-5弹道导弹经过天安门广场主席台时,您内心是什么感受?
俞鸿儒:我们帮了一点忙,主要工作还是人家做的。
王宁:您把这么重要的基础工作说成帮忙。
俞鸿儒:做什么事都要别人说你好,那你活得多累。
王宁:您说其实当自己内心拥有了热爱的东西的时候,对于一些喧闹就会不为所动了。
俞鸿儒:因为做这种事你愿意做,做了觉得该做就行了。
“铺”好传承之路
鸿儒听风六十载,科技创新吾自强。“国家的科学事业需要很多人做铺路石”,俞鸿儒将恩师郭永怀的话牢记于心。为确保科研工作活水涌流、基业长青,俞老甘当铺路石,将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代代传承。
王宁:您说过,不和年富力强年轻人去争他们喜欢做的项目,要协助他们成长,这有点像郭永怀先生铺路石的理念。
俞鸿儒:他们接手后做出成就,更好开展工作,等他们老了再交给下一代。
王宁:为什么您这么看重这种传承?
俞鸿儒:人的时间有限,谁也不能干一辈子,这个工作没人接手可不行。我觉得现代年轻人要多想一想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别人老欺负你怎么行。(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田博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专访空气动力学家俞鸿儒: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