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齐聚黄河入海口 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近日东营5月10日电(吕妍)首届盐碱地技术创新大会5月10日在黄河入海口——山东东营开幕,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盐碱地生物育种、产能提升、生态化利用等展开研讨,为全球盐碱地综合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盐碱地分布国家,拥有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5亿亩,具有巨大开发潜力,是中国耕地“扩容、提质、增效”的重要来源,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应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通过集聚国内外优势创新资源,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盐碱地保护和利用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未来盐碱地农业科技制高点、引领产业技术变革方向和未来发展态势,推动盐碱地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深入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就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中国科学技术部农村科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蒋丹平认为,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系统解决方案,发展盐碱地生态高效农业,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今后在盐碱地开发利用中,要转变育种观念,推动种子和耕地互相融合,共同适应盐碱地生态环境。

图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揭牌。吕妍 摄

图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揭牌。 吕妍 摄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刘太广表示,截至目前,山东先后改造盐碱耕地580万亩,利用率达到65%,培育耐盐碱新品种200多个。“本次大会汇聚领域内顶尖的专家学者,交流先进理念,探讨创新良策,必将为中国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开启新篇章,也为山东提供先进学习经验,吸引优势科研力量提供机遇。”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党组书记、厅长孙海生表示,该省将全力推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盐碱地科研创新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盐碱地特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中共东营市委副书记、东营市人民政府市长陈必昌主持会议时介绍,近年来,东营整合要素资源,完善工作机制,支持农高区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48家高校院所、98个专家人才团队,实施国家和省科研项目59项,筛选培育高产优质适生作物新品种(系)45个,示范推广耐盐作物10万亩,目前正在聚力推进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用3年时间新增和改造提升耕地14.8万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新路子。

会上,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与会人员签订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共建耐盐碱牧草和绿肥作物育种示范基地协议、共建耐盐碱种业科研基地项目协议等合作协议。(完)

【编辑:张子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专家学者齐聚黄河入海口 为盐碱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