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陈宝智:积极求变 带领中国核建在“并跑”中奔向“领跑”

记者 郑莹莹

中国核建“掌舵人”、56岁的“奋斗者”陈宝智用32年见证了中国核电建设从“跟跑”到“并跑”,再往“领跑”的过程。

陈宝智是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国核工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核建)党委书记、董事长。

他的32年正是中国核电建设逐步发展的32年。

“世界唯一不变就是变化”,陈宝智在受访时说。他表示,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随着自身成长的需要,我们得寻求改变。

“学徒”之始

1991年,24岁的陈宝智参加工作,开始从事核电建设工作。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中国的核电建设刚刚起步,处于‘学徒’阶段。”他说。

在中国核建最基层的组织单元——项目部,陈宝智见证了让他至今难忘的两座核电站的建成:一座是中国出口的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他在那工作了3年,是基层一名技术工程师。

回国后,他参与了另一座核电站——秦山三期核电站的建设,这是中国与加拿大合作的一个项目。

他回忆说,那个时候中国的核电建设刚刚起步,我们跟加拿大团队学习的主要是核电建设管理,其中包括信息化管理,“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们(加拿大团队)在核电建设管理方面给我们带来的触动非常大。”

成功“并跑”

陈宝智“掌舵”的中国核建是全球唯一一家连续38年不间断从事核电建设的企业。

中国核建伴随着中国核工业发展而成长,见证并参与了中国核工业创建、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真正到我们能跟人家处于并跑阶段是上一轮核电大发展,那时,我们国家的核电技术比较成熟了,中国核建高峰期同时在建的核电机组达35台,形成了批量化建设态势。”陈宝智说。

在这一阶段,伴随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中国核建驶上了核电建造的“快车道”,北到辽宁,南至海南,一路上都有中国核建人的身影。

陈宝智说,在批量化的建设过程中,中国核建的核电建造技术也日趋成熟。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发展核工业是国家战略需要。”他说。

从“两弹一艇”研制成功,到秦山核电站实现大陆核电“零的突破”,再到大亚湾核电站、田湾核电站、福清核电站等世界主流堆型核电站的建设……中国核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上,镌刻着一代代中国核建人勇于担当、敢于超越的奋斗足迹。

眺望未来

时光荏苒,陈宝智已在中国核建系统内工作32年了。中国核电建设也从“并跑”奔向“领跑”。

成为中国“国家名片”、闪耀全球的“华龙一号”应用了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陈宝智介绍,2021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海外首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2号机组相继投入商运,标志着中国三代核电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近年来,中国核建又承建了中国各类试验堆、研究堆和相关生产设施。

与此同时,中国核建是中国较早“走出去”承担国际工程和投资业务的中央企业,其海外业务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业务范围覆盖核能发电、火力发电、水利水电、生物能源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领域。

此外,在奔向未来的路上,人才不可或缺。目前,中国核建约有20万名产业工人。

陈宝智说,这20万名产业工人不仅就职于中国核建,他们在我们国家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中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核建在积极求变,于2021年11月29日搬迁至上海。

陈宝智说,中国核建搬迁至上海,是为了实现战略中心转移。从发展环境来看,上海联动着长三角及沿海的核电厂,是核电产业技术集聚区,长期以来形成了完整的核电产业链,有利于其进一步夯实核电主业。另外,上海作为经济中心城市,有利于其充分整合资源,为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奋斗者”陈宝智:积极求变 带领中国核建在“并跑”中奔向“领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