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岳阳5月12日电(记者 陈溯)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在每年吸引着无数游客流连的洞庭湖畔,有这样一座气象站,它全年365天“守望”着洞庭湖的一草一木,守护着湘楚的一方儿女,近年来,随着洞庭湖生态保护迈出新步伐,“守护好一江碧水”擘画出洞庭湖保护治理的新蓝图,这座百年气象站也不断“启新”,在建设生态家园上发挥积极作用。
近日,记者跟随“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寻访最美气象台站”主题采访团来到岳阳,探访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
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前身是英国人于1909年在岳阳城陵矶岳州海关内设立的测候所,观测要素主要为洞庭湖附近的温度、降水量等基本气象资料。1952年,新中国气象部门重新选址,在距原海关测候所7公里处建立岳阳观测站。从1952年至今,气象站忠于职守,记录着洞庭湖区的基础气候数据,守护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安全。
岳阳临长江、滨洞庭湖,岳阳境内,280多条大小河流流入洞庭汇入长江,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资源,是长江上重要的航运通道,航运在当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不断增多,雷电、大风、大雾、洪涝等气象水文灾害严重威胁着长江黄金水道的交通安全。为确保航运安全,岳阳市气象局探索水上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有效减少了长江航道岳阳段和洞庭湖流域水上交通事故。
坐落于洞庭湖畔的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 陈溯 摄
“我们辖区船舶流量每天可达到四五百艘,在港内作业的船舶每天有两百艘,危险品作业量达到1000万吨,船舶航行作业受天气影响很大,雷暴、大风、大雾等都会影响通航环境。”岳阳海事局副局长梁林向中新网记者表示,2016年以来,岳阳市气象局开发了水上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平台,与海事部门合作建立了防灾预警机制,出现灾害性天气时会对辖区内的船舶播放航运天气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禁限航、停止危险品作业等措施,目前,已发布航行预警信息600多次。“近几年辖区内航运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没有发生因气象灾害导致的船舶事故。”
每年汛期,长江流域都是防汛抗旱的主战场,岳阳地处长江中游,气象部门每年都坚持做好防汛抗旱气象保障工作,站好防汛抗旱的“前哨岗”。岳阳市气象局每周、每月会给水利部门提供气象预报,每年年初会提供全年气候预测预报,召开防汛会商会,为防汛抗旱水利调度提供依据。在防汛时段,还会提供“631”的气象预报(提前6小时暴雨落区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工作的‘631’预报预警叫应模式)。
去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了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洞庭湖水位持续下降。岳阳市水旱灾害防御事务中心主任曹伟东表示,面对严重的旱灾,气象部门的人工降水服务为去年抗旱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2023年的气象预测,今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状况偏差,根据这一判断,水利部门已经做好了防汛抗旱“两手抓”的准备,除了防汛,还需做好水库蓄水工作,在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做好抗旱准备。
“气象是水利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千里眼’‘顺风耳’。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气象服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希望气象预报更加精准、更加高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气象保障。”曹伟东说。
洞庭湖汇集四水、吞吐长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因此,岳阳也是维系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地区,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随着长江流域生态建设持续发力,岳阳气象部门的工作也开启了新的篇章。
岳阳市气象局副局长曹向林表示,近年来,岳阳大力推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结合“国际湿地城市”建设,服务洞庭湖生态建设也成为岳阳市气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2018年,岳阳国家基本气象站联合岳阳天气雷达站、洞庭湖生态气象站成功申报国家气候观象台,目前,已能够通过卫星、遥感对洞庭湖水体进行监测,以及实现对森林火险、大气污染物的监测等,同时,岳阳市气象局在观测设备建设上进一步加强温室气体观测、碳排放观测、辐射观测等等,全面建成后将有力提升洞庭湖湿地生态气象监测和预报预警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完)
【编辑:张子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百年老站的“守望”与“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