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6月12日电 (陈建 吴巧)要正视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长期趋势;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发育成熟度、主体功能区和尺度,差异化地实施城乡融合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在进行中的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上,城乡规划行业与跨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探讨“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共富裕”等热点话题。
“清华同衡学术周”始创于2013年,遵循“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思路,已逐步成为城市规划行业内外广受关注的学术品牌。本届学术周以“规划视界”为主题,旨在以更高的视角和更广的维度,解读行业机会与前景,打造更美好的人居环境。
图为主办方代表为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揭幕。 清华同衡供图
为民企解难题办实事
在11日开幕的清华同衡学术周巅峰讲坛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杨伟民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但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在“十四五”规划时期的下半场,需要关注居民消费、房地产、平台经济、民营经济、城市化、进出口等重大问题,兼顾长远、综合施策。
杨伟民说,民营经济具有“56789”的地位,同时还有50%的以上的工业、50%以上的投资、50%的进出口都是民营企业完成的。
民营经济的“56789”,是指广大民营企业为中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数量。
杨伟民呼吁,要明确民营经济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完善政商沟通机制,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从根本上解决民营经济预期转弱的问题。要重视消费者的市场主体地位,不干预、少限制居民的私人消费,切实鼓励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要坚定扩大制度型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研究务实管用的稳定进出口和外资企业的增量政策。
图为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在2023第九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开幕式上致辞。 清华同衡供图
差异化推进政策出台实施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创始人尹稚表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下降,部分是由于城市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所导致的。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回到乡村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农业生产技能,也很难应对当前城市产业升级的要求。
尹稚说,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是个体不断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全体国民素质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通过就业、社会融入、生活方式转变等方式来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没退路了,只能进一步强化;而不像人们过去想象的那样——在城市熬不住了就回家。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待不住的城市,同时也面对越来越回不去的乡村”。
他希望,坚守城市群、都市圈、中心城市、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走向区域协调;重视县城的驿站作用,立足农业现代化,振兴乡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回归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阶段、发育成熟度、主体功能区和尺度,差异化地推进政策出台实施。
谋正道、熟于法、精于术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在学术周开幕式上致辞。他希望,引入更多的社会力量,以多元化的学术氛围,使学术周成为规划行业向社会传递信息的窗口。
袁昕表示,规划行业未来可能面临艰巨的挑战,规划师们需要打开视界,既要看到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的新要求,也要看到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指出,清华同衡多年来致力建设城乡规划的知识库和知识联盟,探索建立泛规划学科群,致力构建可以评判的“能用、够用、管用、好用”的技术平台。规划有道、法、术三个层面。道是理论基础、价值导向,在道上,要谋的是正;法是规则,规划设计师要熟于法;术是技术方法,在术上要成为精通者。(完)
翻译
搜索
复制
【编辑:刘阳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专家纵论促进民营经济、城乡融合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