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里金庭:墨香千年,吸引书法爱好者和游客驻足

导读 书圣王羲之故里金庭:以墨香引流,文化旅游留住流量距今1600多年前的7月8日,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辞去官职,选择隐退,与妻子一同来到了…

书圣王羲之故里金庭:以墨香引流,文化旅游留住流量

距今1600多年前的7月8日,被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辞去官职,选择隐退,与妻子一同来到了剡县金庭(今浙江绍兴嵊州市金庭镇),过上了宁静的晚年。王羲之去世后,安葬在金庭瀑布山麓。经过千百年的沉淀,王羲之钟情的这片山水依然吸引着包括中外书法爱好者在内的众多游客。

今年是王羲之诞辰1720周年。近日,记者沿着书圣归隐的足迹,探究这片宝地是如何散发墨香、吸引游客的。

走进金庭镇华堂村,可以看到几十座古老的台门、数百米长的九曲水圳、千余米的鹅卵石街巷。这里是王羲之后裔王氏的聚居地,古色古香的氛围令人陶醉。尽管村庄规模不大,但随意走进一座古老的台门,就能看到长辈们正在教导小朋友写毛笔字,厅堂上挂满了一幅幅佳作。

历史记载显示,王羲之隐居在金庭后,曾在此修建书楼、种桑果、教导子弟、作诗文和书画等。由此,当地书法艺术得以兴盛,许多后裔也擅长书画。如今,在华堂村,人人都会写书法。

王德忠是王羲之第55代后裔,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但他仍然坚守在村里,传授书法技艺。王德忠表示,他从小时候就在这里练习书法,现在不仅本地的孩子,越来越多外地的孩子也来学习基本功。他作为王羲之的后裔,目睹了古村的变迁和游客的增多,也期待通过书圣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粉丝。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谈到,王羲之将金庭作为他晚年的归隐之所,《十七帖》等许多名帖都在金庭创作,千百年来,无数中外文人墨客络绎不绝,可以说这里天生就有吸引力。

随着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过去20年间,涌现出无数美丽乡村,华堂村也找到了乡村振兴的密码——以墨香引流,让游客成为常驻之客。

在金庭一带的绿水青山间,到处都弥漫着诗书墨香,这里有书圣的"印记"。近期,在华堂村一侧,经历历史建筑改造的王羲之艺术馆新装亮相。馆内展示了来自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件书法篆刻作品,各地的书法爱好者以不同的笔墨风格和情感向书圣表达他们的敬仰和崇拜。

为了吸引游客并使其留下来,金庭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乡村旅游。他们保护修缮了王氏宗祠这一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建了王羲之家训综合馆,并打造了村里的首家民宿"华堂·墨问"。此外,王羲之的第56代世孙、乡贤王荣富还捐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建造了华堂村综合大楼。所有这些举措使乡村焕发新生。

参观完华堂村和周边地区后,山东的语文教师徐红感叹道:"非常过瘾!"她从小就热爱书法,没想到后人能够如此好地保护王羲之留恋的世外桃源,并且还赋予其独特的书法特色。她决定将所见所闻告诉自己的学生们。

对于"Z世代"的书法研究学者张文蝶来说,王羲之是她的"偶像级"人物,而华堂村则成为她的研究课题。她说:"2014年,华堂村被评为浙江省书法村,村里的文化艺术日益丰富。我希望在我的调研中发现更多看点,吸引更多不同领域的来客。

王羲之故里金庭以墨香引流,发展文化旅游,让书法爱好者和游客留连其中。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和保护措施,金庭成功地将王羲之的遗产传承下来,并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亮点。这里的墨香吸引了众多游客,为金庭镇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这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的精髓。未来,金庭将继续以墨香为引领,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文化旅游体验,让书圣王羲之的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发扬光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王羲之故里金庭:墨香千年,吸引书法爱好者和游客驻足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