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官兵轮休面面观

新的《内务条令》规定:配偶在驻地长期工作或者生活的,在休息日和节假日可以按照统一安排轮流回家住宿。

新的轮休制度,旨在解决军人配偶来到部队驻地工作生活却不能团圆的现实问题。已婚官兵陪伴家人的时间明显增多,家庭幸福指数大幅提升,有力提高了广大官兵投身练兵备战的积极性。

对休息日和节假日的轮休,已婚基层官兵和家属充满期待。然而,在实际运行中,轮休制度受到各种因素干扰:有的单位片面强调客观因素,有的戴着“有色眼镜”看待,还有的官兵怕影响进步有顾虑……

如何把这一关爱基层官兵的政策制度落实好?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有的基层部队瞄准官兵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打折扣执行条令,结合单位实际制订暖心举措,赢得了官兵点赞。

不能让官兵劳身又劳心

西北边陲,崇山峻岭间,大雨瓢泼。

“唉,轮休没戏了。”看着窗外被风雨拍打的松树,新疆军区某边防团连长王来振一声叹息,“孩子的生日,这次又要缺席了!”

王来振所在连队地处祖国西北角,四季气候多变。每逢雨雪大风天气,蜿蜒的山路更是泥泞难行。

“媳妇,对不起,又遇上恶劣天气,应该是回不去了。”王来振给妻子发去消息。

“报告,来了一辆军车!”听到值班人员的声音,王来振看着窗外的大雨,心里满是疑惑。

“防区中段破旧的山路修好后,团党委经过形势研判,确定行车安全在可控范围内,要求各单位正常落实轮休制度。”下了车,副营长全红星向王来振解释道。

“原计划半年内修完的路,没想到仅用3个多月就修好了,速度可真快。”王来振回想起前段时间的一次官兵意见恳谈会。

“路况较差,遇恶劣天气车辆通行难,官兵出行不便。”会上,官兵们的意见引起了该团党委的重视。

“把路修好,不仅是官兵出行的需要,更是边防建设的要求,必须尽快把事情办好。”对此,团党委经过周密研判,积极协调军地有关部门,制订分步修路计划,让官兵出行不再犯难。

老路焕然一新,车子穿过雨幕向家的方向驶去,坐在车上的王来振感慨不已。

边防单位驻地分散,战备值班、执勤巡逻、后勤保障等任务繁重,官兵因工作错过轮休是很常见的事。

“占用了休息时间,就要补休,不能让官兵劳身又劳心。”该团领导说,为抓好轮休制度落实,他们按照条令有关规定,结合单位实际,为官兵制订了补休计划。

作为全团第一批落实补休的官兵,一级上士陈洋对此深有体会。不久前,他因担负保障任务,在边防线奔波一周,错过了轮休。

面对妻子埋怨,陈洋只能用沉默来回答。没想到任务结束后,他惊喜地接到了团里补休的通知。

“只有千方百计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官兵才能更好地投身练兵备战。”该团领导表示,落实轮休规定以来,他们针对边防部队任务实际,分层制订轮休方案,力争让每名官兵都能享受到政策的福利。

“错过轮休还能补回来,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组织的温暖。想到能与妻子和孩子团聚,我干工作的劲头更足了。”谈到补休,陈洋赞不绝口。

利军惠兵政策直接关系官兵切身利益,事关部队练兵备战。采访调研中,新疆军区某边防团人力资源股股长宋洪宝告诉记者,考虑到复杂环境、工作冲突等影响官兵正常轮休的客观因素,一些部队采取优化交通、合理补休等办法,推动轮休政策落地落实。

近年来,随着各项惠兵政策陆续在边防一线落地,广大戍边官兵练兵备战热情被进一步激发。祖国边防线上,处处是火热的练兵图景。

摘掉心中的“有色眼镜”

最终,第82集团军某旅二级上士张国强还是决定,这次先不轮休。

曾经,作为连队唯一轮休的军士,张国强感到很幸福。随着时间推移,张国强发现不少战友与自己疏远了,就连评功评奖也仿佛与自己“绝缘”。

“依法依规轮休,怎么像犯了错?”张国强越想越委屈。考虑到自己有长期服役的意愿,他打算能少休就少休,在单位踏踏实实干工作。

该旅人力资源科科长韩云发现,与张国强存在同样顾虑的军士不在少数,甚至有不少军士直言:“想轮休,但担心工作成绩被否定,所以不敢休。”

“轮休‘遇冷’,源头在思想,根子在认知。”在韩云看来,应该通过开展政策解读、谈心谈话、专项讨论等活动,消除有关军士“不敢轮休”的顾虑。

“好事办不好,有违政策制定的初衷。”这一情况引起了该旅领导的重视。享受政策规定的福利待遇,是官兵的正当权益,要真正把好政策的阳光播撒到每名官兵的心坎上。

随后,一场围绕如何看待军士轮休的讨论在官兵中展开。

某连指导员曹壮认为,轮休政策有利于稳固军人“后院”,更能坚定官兵扎根军营、长期服役的信念。因此,在保持单位在位率的情况下,还是要应休尽休。

也有一些官兵认为,轮休军士每逢节假日都有机会回家陪妻儿,导致休息时间的执勤、站岗、帮厨都由其他官兵担负。因此,表彰奖励也应倾向于其他多干工作的同志。

“归根结底,还是大家的思维模式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仍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导致轮休在基层‘遇冷’。”某营教导员李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要释放政策活力,必须扭正思想,做好工作统筹。”

随着讨论深入,该旅官兵逐渐厘清思想认识,达成共识:应统筹安排轮休军士担负的任务,减轻连队官兵工作压力,摘掉“有色眼镜”,进一步提振轮休军士的工作热情、训练激情,引导他们用更优异的成绩回馈组织的关怀、战友的关心。

在此过程中,该旅既做好政策解读宣讲,纠正官兵的认识偏差,又积极创造有利条件,让政策红利成为官兵心中暖阳。符合轮休条件的军士没了后顾之忧,投身练兵备战的动力更加充沛。

前不久,结束一周工作的张国强接到轮休离队通知。这次,他放下了心理“包袱”,大大方方地回家与家人共度周末。

让愿意休、需要休的官兵安心休假

“指导员,我主动放弃今年轮休。”前不久,第80集团军某旅一级上士张恒基向指导员王超汇报了自己的想法。

去年,张恒基为了照顾家庭,动员妻子搬到驻地生活,同步申请了周末轮休。可这才不到一年,他就准备放弃轮休。

“现在部队任务重,经常周末加班。”张恒基给指导员算了一笔“时间账”:过去每月2次共休4天,现在通常每月2次只能休2天。与其每次“火急火燎”地轮休,还不如直接放弃,这样每年还能加20天假期。

权衡利弊后,张恒基无奈叹息:“轮休,想说爱你不容易。”

无独有偶,某连排长周栋梁申请轮休后不久,就被选送到旅里参加集训。虽然集训期间可以正常轮休,但他回家的路程多出几十公里。考虑到家庭因素,周栋梁准备每周打车回家。这样一来,他的轮休成本大幅上升。

“本是为官兵谋福利的好政策,却因为‘时间账’‘经济账’等因素,部分官兵不愿休、放弃休。”机关组织的一次座谈会上,不少官兵表示,这样一算,还不如动员家属回老家生活,不轮休。

“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应该争取休息时间最大化、经济成本最小化,从而增强大家的幸福感,让官兵脱离‘想休又不愿休’的尴尬。”第80集团军某旅人力资源科科长申永涛认为,轮休机制因时、因势而变的同时,也要充分保障官兵切身利益。

“官兵的现实诉求,就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方向。”该旅党委结合担负任务实际,牢牢把握人员在位率这一关键节点,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将过去每月2次4天的“集中轮休”,调整为每月3次4天的“错峰轮休”。

随后,该旅党委趁热打铁,根据营区地理位置,开设4条班车专线,接送轮休官兵。几天后,张恒基又一次找到指导员,提出继续轮休的想法。

“只要满足人员在位率等条件,就要想办法让愿意休、需要休的官兵安心休假。”回顾轮休举措的改进历程,该旅一位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办一件好事很容易,难的是把一件好事一直办好。轮休是广大官兵关注的热点,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扭住官兵主体来解决矛盾问题,让惠兵春风吹进每名官兵的心田。”

把好事办好

■钱晓虎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心系基层、情系官兵,数十次深入基层部队视察调研,走边防、上高原,登甲板、进座舱,体察兵情、关心兵事、排解兵忧。统帅的殷殷深情,浸润座座军营,感动百万官兵。

关心基层官兵,就是关心部队战斗力;把基层官兵放在心上,就是把强军兴军放在心上。关心基层官兵,首先要关注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事情,把惠兵政策落实到底到边,把好事办好。

轮休,本是一件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也并非易事,需要机关统筹好,基层配合好。为兵服务成效如何,基层官兵最有发言权。要多站在基层官兵的角度换位思考,注重官兵对服务质量的反馈意见,织密服务网络、延伸服务链条。对官兵轮休、医疗等一系列惠兵政策落实情况,要全程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打通为兵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真正把好事办好。

把好事办好,重在令不虚行。轮休作为一项惠兵举措,在基层官兵中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可以说,轮休制度的落实情况影响着部队士气、单位建设和战斗力生成。要通过多种渠道让官兵跟进了解轮休政策变化,并把轮休方案摆在台面上,从上到下贯彻到底。

把好事办好,应该因地制宜。全军部队担负任务不同、驻地环境不同、官兵结构不同。在严格落实《内务条令》等法规政策的基础上,不同单位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倾听官兵的意见建议,打造合理的“轮休机制”,充分释放政策活力,以实际行动克服“不能休”的客观条件,消除官兵“不敢休、不愿休”的种种顾虑。

把好事办好,根子上是以情带兵。轮休政策落实情况体现在基层,根本在机关。要切实树立为兵服务思想,在政策法规范围内让官兵享受应得的福利,这样才能实现政策法规制定的初衷,化解内部矛盾,提振部队士气。官兵后顾之忧少了,干事创业的热情、练兵备战的激情自然就高了。

(解放军报 付善柱 赵晨辉 王四川 本报记者 钱晓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基层官兵轮休面面观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