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宾4月19日电 (王利文 祝欢)第一次品尝李庄白肉时,澳大利亚澳华电视传媒集团副总裁杨军就对其又薄又大的外形印象深刻,一片菜刀大小的白肉,晶莹剔透,色泽如玉,薄可透光,纤维尽显。他学着用筷子夹住白肉一端,顺时针一甩,薄如书页的白肉顺势裹住筷子,再将白肉在油辣子蘸料上“蜻蜓点水”,放入口中细嫩化渣,肉的清香伴着蘸料的浓郁在味蕾“绽放”。
17日至18日,由中国新闻社联合川渝两地统战部门和宣传部门组织的“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走进“万里长江第一城”四川宜宾。本次走进宜宾的活动由宜宾市委宣传部、宜宾市委统战部承办。来自美国、加拿大、比利时等21个国家的28家主流华文媒体高层,走进位于四川宜宾的“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探访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品尝李庄白肉等特色美食,感悟历史厚重,寻觅“人间味”。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走进位于四川宜宾的“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 王磊 摄
坐落于宜宾长江南岸的李庄古镇是水路重镇,千年历史孕育了名传四方的白肉、白酒、白糕(被誉为“李庄三白”)等美食。这一“人间味”在历史韵的助力下名声远扬。
因肉片薄长且用筷子裹食的吃法,李庄白肉曾被当地人称作“裹脚肉”。时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陶孟和在李庄品尝后,被其独特风味吸引,又觉“裹脚肉”之名难登大雅,于是提议改称“李庄刀口蒜泥白肉”。
通过这道美食,李庄波澜壮阔的文化抗战史浮现眼前。作为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之一,李庄古镇为颠沛流离的专家学者安下了“一张安静的书桌”,在战火中开辟出一方学术天地。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在此完稿,董作宾的《殷历谱》在此问世,童第周、王世襄、李霖灿等学者都在此完成了重要论著,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等旧址如今依旧屹立。
位于四川宜宾的“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 王磊 摄
走进位于月亮田景区的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李庄乡绅1940年发出的16字电文映入眼帘。“李庄厚重的历史造就了传奇。”加拿大《红枫林》副总编辑姚风明坦言,未曾想过宜宾这个川南小城不仅藏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还是“大师学者第二故乡”。
为赓续历史文脉,2020年,李庄启动古镇更新,有着丰富古建筑保护经验的华采堂设计集团对李庄进行升级改造。“一馆一址一池一街24院”布局在梁思成、林徽因曾经居住的月亮田,“一馆”是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一址”即中国营造学社旧址,皆浓缩了烽火岁月中的家国情怀。
“行走中国·2023海外华文媒体高层川渝行”参访团走进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
如今,升级完善的李庄,“人间味”与历史韵共存。清水穿镇、黑瓦白墙、田园围绕,民宿、特色餐饮、沉浸式商业、民艺聚落、文创商品等一应俱全。据了解,今年正月初一,李庄古镇接待游客数量约4万人次,随着旅游功能承载力增强,文旅产业跑出了“加速度”。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一行一边欣赏着李庄古镇的沿途风景,一边用相机和手机摄录“美好瞬间”。姚风明表示,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他想用所在的媒体平台去讲述李庄故事,而李庄独特的魅力,可能让他未来再次踏上这片土地。(完)
【编辑:黄钰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海外华媒访“万里长江第一古镇”李庄 品历史韵与“人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