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的“守书人”:只为人与书的惊喜相遇

【同期】马成勇

既然大家都不开旧书店了,我这个书店还在开,那就证明它还有它的价值。

【解说】画面中的人名叫马成勇,今年49岁,在武汉经营着一家专营二手书的旧书社,书社名“泉之”。

【同期】马成勇

取名这个泉之就是让大家知道,知识的海洋的源头应该读书。

【解说】泉之旧书社坐落于武昌区青龙巷,南靠黄鹤楼,西接户部巷。时不时有常客前来淘书,偶有过路游客怀着好奇心进来探探究竟。许爹爹在店内“淘”到一本泛黄的《高玉宝》,如获珍宝。

【同期】武汉市民 许爹爹

很少看到,我问了好几个书店,都很少有这个书了,自己再看一看,再给自己的子孙也看一看。

【解说】青龙巷曾是有名的旧书集散地。2006年,马成勇从鄂西山村来此开办书社。书社不到40平方米,20来个书架上陈列着约4万册图书,从中外名著、古籍善本,到年代久远的历史文献、连环画、杂志、邮票等,包罗万象。

【同期】马成勇

就是我这每一册书啊,都是我亲自出去淘的,不是别人送过来,通过我在外面淘了一遍,回来然后要把它擦一遍,然后又要上架标价,要经过四道程序。

【解说】随着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媒介的涌现,旧书行业日渐式微。遥想书店开张之初,武汉著名作家董宏猷慕名而来,并题写“书海淘金”四字。如今斯人已逝,但题字依旧挂在书社显眼位置,鼓励马成勇坚守书业。

【同期】马成勇

我们觉得只要能够有饭吃,只要挣到有钱吃饭,我们就继续把它坚持下去。

【解说】在泉之旧书社1公里开外的武汉历史老街昙华林,有一家“诚与真”独立书店。店主王国林的书店之路长达12年。2010年,他在华中师范大学附近开了第一家书店,2021年因多方原因闭店。带着书店从业者的使命感,一年后,“诚与真”在昙华林开张。王国林认为,坚守书店,不仅是“守护内心的理想主义”,也是搭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同期】王国林

因为独立书店它除了是个商业空间之外,它其实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的文化,建设者的这么一个身份,因为它构建了这个城市的阅读体系。

【解说】店内图书多是按照出版社和品牌归类陈列,包括艺文志、乐府、行思等,人文社科类居多,另有些许武汉主题图书,便于向游客展示城市文化。店外市声鼎沸,店内书香扑鼻,读者们沉浸在书的世界,甘之如饴。

【同期】市民

就是比起当今现在这种,全是用手机这种电子设施看的话,我觉得还是实体书,看起来更有读书的感觉。

【解说】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武汉市发行零售单位达2025家。它们或立足于闹市,成为“精神文化风向标”;或偏居城市一隅,作为爱书人的“自留地”。正如马成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他仍骑着自行车,不慌不忙地搜集散落四处的好书。亦如王国林,日复一日坚守着这间小小书店,只为更多人与书的惊喜相遇。

记者 邹浩 武汉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城市里的“守书人”:只为人与书的惊喜相遇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