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来自 南平市 延平区
就是广大福建人在 狭义概念上所认为的南平
事实的确如此,从古至今这里一直都叫南平,
明清时期这里为福建省延平府的治所——
延平府南平县(不说延平府,南平这个名字才是重点)
1988年建阳地区迁驻南平,改名南平地区;
1994年撤销南平地区,设省辖地级南平市,
建阳撤县建市,原南平市改为延平区。
接下来,本文中出现的“南平市”,是地级市,
包括建阳区、延平区、建瓯市、邵武市、武夷山市、浦城县、顺昌县、光泽县、松溪县、政和县。
武夷新区 广义上 是指建阳市区及其北部地区的大部分乡镇,武夷山市区的街道办及兴田镇(包括了武夷山风景区及度假区),邵武市和光泽县的部分乡镇地区(大概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位置)
武夷新区 狭义上 是指建阳区童游街道的南林核心区(建阳城区北部不远处)
狭义上的武夷新区可以和目前的建阳城区连成片,形成南平市(地级市)内面积最大的城区
进入正题,先说说市政府为什么要搬吧。
我怎么知道市政府为什么要搬,我又不是决策层。
嘻嘻嘻,那我揣测一下可以吧。
以下观点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1.位置因素:
延平区相对于 整个南平市(地级市) 而言地理位置不太好(最南端)
加上经济实力不强
(在省内排名其实还不错,在南平市内经济实力最强,只是因为和省内其他地级市政府驻地的GDP总量相比不高)
延平区难以对南平市(地级市)的其他县市区有足够的吸引力,
同时,其他县市区对延平区也没多大认同感。
但是,建阳区,位于整个南平市(地级市)的中心位置,
虽然工业基础不强,经济实力受人诟病,
但与周边县市的联系密切度胜过其它县市与延平区的
所以市政府搬迁到建阳区,很多县市的很多人都表示支持
加上市政府搬迁到建阳区会给建阳区带来更好的基础设施,
周边县市也可以享受并且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到延平区去(真的太远了)。
但是,
延平区在福建省内的位置大致处于福建省中心偏北一些,闽江干流在此汇集
同时,在早些年,这里是福建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
(别杠哦,上个世纪90年代前的鹰厦铁路和闽江航运了解一下哦)
但这些年福建省交通的快速发展使其地位大大下降。
(强调一点:行政中心不一定是要在整个地区的中心位置,例子非常多。如果一定要这样说,那很多国家要迁都,然后也完全可以把福建省政府搬到延平区来,这地儿在福建省内也很中心,曾经还是军事重镇,易守难攻)
2.地形因素(再加点位置因素吧,感觉放在这儿比较好梳理,哈哈哈):
地形 这个硬伤 受外地人甚至是所有南平(地级市)人的诟病(延平区的人都觉得这个很有道理)
的确,延平区的中心城区,面积狭小,山又多又高,武夷新区比延平区平坦多了
现在武夷新区的未来中心城市的位置已经出现了面积广阔的平地(还未建设的很多)
远远多于延平城区和建阳城区原有的平地面积
虽然有一些是平整过的,
但是现在有了这么多,
就可以建一座面积较大的城市,有排面看着阔气,
重点是可以提升南平市的对外形象
(崭新,宽阔……)
但是,其实在提出武夷新区的规划时也提出了延平新城的规划 (延平新城在南平市延平区)。
(开始渐渐偏离地形因素)
延平新城主体位于延平城区东南部十多千米处的夏道镇到炉下镇(炉离市区二十多千米)一带
主体开发的位置是现在南平北站(已改名延平站)的区域和它河对面的地方
(现在是延平区的高教园区,然后再往316国道方向走是工业园区,有很多工业,附近人口较多,交通便利)
这个地块平地也不少,整一整就更多了
其实这个真不比武夷新区差,
南平市内的老乡们不信可以亲自来看看,
武夷新区我就亲自去膜拜了一波
如果真的有能连接武夷山市和建阳区两个相隔六十多千米的地方的经济实力
(这个不太现实,但是《武夷新区城市总体规划》里面还真有这个想法。接下来的几句话也当我开玩笑的吧)
我想也能把延平区和建瓯市连接起来吧(建瓯、延平两地相隔60km左右)
要知道,延平和建瓯(建瓯也夸一夸)两个地方的人口数量是整个南平市(地级市)的前两名
户籍人口数量相加超过100万,
同时延平区GDP全市第一,建瓯市GDP全市第二。
重点来了,未来闽江航道复航
(别说航道没用或者内河航运不太重要的话,水运的运量大,运输成本较低,没用的话省里头不会花大价钱去搞的,再说这个重点也是为了三明的工业服务)
延平区的夏道镇、西芹镇等(这些地方人口很多)
都在这条航道的附近,受益无穷吧
反正,延平区,给个机会,真的能拿出足够的平地
但既然要搬走,还是先别浪费钱来延平区整地吧
(估计大老爷们也不太愿意,毕竟手头有点紧)
先把能用的地儿先用了,节约点财政去好好建设一个满意点的武夷新区。
3.经济因素: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南平市(整个地级市)的经济不景气
从省内的正数一直掉,差不多大概十年前成功变成倒数第一
这个,和延平区有关系吗?
有吧,关系大吗?你说大就大,反正我说是不大。
这个当头儿的没法再带好头了,虽然还是GDP总量第一
(又有何用,无法先富带后富)
工厂开不下去,倒的倒,搬的搬
剩下实力大大衰落的,也正想着转型升级
下面的县市都看不下去了,甚至有点看不起了
大老爷们也发愁
补充一点:
延平区的经济实力和工业基础并不是行署和地府带来的
而是上个世纪延平区与生俱来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鹰厦铁路,闽江航道)
二者共同助推造就的
当时许多国企落户当年的南平县,
造就巨额财富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这里的生态环境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后,一些厂搬走了,一些污染大的被整治甚至取缔了……
所谓当年的建阳地区经济总量福建省第三,
不只是当年的建阳县一个县所创造的,是地区内所有地方共同创造的
我不敢说当年的南平县有多厉害,但至少很多财富都是这儿的工业所创造的。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基于上面所说的地形因素,
他们估计也觉得延平区没救了吧 :
地方又小,人口流失,城市都盖不大,拿啥去建些高大上的东西去吸引人才,吸引产业?
经济差,也是硬伤。延平区的虽洋洋得意于自己在全市范围内GDP总量第一,但人均总量却低于邵武的,不太好吧。
4.武夷品牌:
武夷品牌是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及其文创产品和服务设施等带来的,
是南平市经济发展的一张王牌(肯定还有别的出路,别一棵树上吊死)
建阳区(武夷新区)离武夷山风景区不远且现在交通便利
建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有朱熹、宋慈等,工艺品有建盏
这些也可以利用武夷品牌的),这些都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武夷品牌而搬家,恐怕真的不太划算吧
南平市,不可能只搞这些文旅产业吧
未来产业结构的趋势的确肯定是第三产业占大多数,
但是,按照目前南平市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状况,
工业不先强大,财政收入会多吗?又要拿什么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阳区工业基础现在已经有一点,但真的不强。
还有,武夷新区的位置离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很近,不适合发展有污染的工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能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
何况还是世界双遗地,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南平市政府搬从延平区到建阳区,听起来,对延平人好像很亏,
但我觉得还好,没亏什么,之后细细道来
对建阳来说很赚,好像的确如此,
但就因为这样,无辜的建阳人民也失去了“建阳”这个本来的名字,
还饱受一些延平区和武夷山市的一些人的攻击和非议(
没多少建阳人希望自己用“南平”这个名字吧,市政府搬迁后我觉得应该把地级市的名字从“南平”改成“建阳”才合理)
我觉得延平区真的没亏什么东西,市政府搬走了,那就搬走咯
现在许多事都可以网上办理,市政府在不在延平区,对延平区的平民百姓影响不大
可怜的只是那些不想离开延平区的公务员们,去建阳区上班,周末回延平区,有点累吧
不过,现在的交通、生活水平已经远远胜于十年前了,去一趟建阳好像也不是什么难事
再者,市政府搬走却带不走优质的医疗和教育,(总有一些人觉得这些很容易就能带走,那你慢慢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王道)
而且延平区的交通优势依旧,
不久之后闽江航运即将复航,在延平区夏道镇洋坑村建设福建省最大内河码头延平新港……
新的楼盘新的工厂照样建,延平新城慢慢来,像一个小小县城默默发展,不也是挺好的吗?
再看看,一直不争不抢的邵武和建瓯两个县级市,他们现在的发展就非常的好
接下来夸一下建阳区(武夷新区)
不出什么意外,这座城未来对整个南平市(地级市)的影响巨大
不过现阶段看来只能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和城市形象的
市政府搬迁到建阳区,对建阳来说肯定利大于弊,除了名字这个事让人头疼,但我们平民百姓,谁能有办法解决?
建阳老城区北边的南林核心区,西边的西区生态城,现在已经建设出该有的样子了
市政府大力投资,想建设一座大一点的像样一点的市区,合情合理,可惜他们就是没有考虑到建阳及周边的人口规模啊(下面会说)
2019年9月1号,南平一中、南平实小、南平实验幼儿园武夷新区分校都开学了(虽然招生不多)
武夷新区综合医院正在规划中;武夷新区体育中心加速建设
还不错,这些基础设施,在将来能有效提高建阳的教育水平、医疗水平,同时它们也方便了闽北其他县市更容易接受到优质的医疗条件
(除了延平和它隔壁那个离建阳有点远的顺昌)
例如现在考驾照,考科三必须到延平区来,除了顺昌和建瓯的小伙伴,这谁顶得住啊,真的非常非常远
假如建阳的基础设施未来真的建设得很好了,对整个闽北地区有坏处吗?无任何坏处
所以我也不酸,我也不骂
南平市政府搬到建阳区,的确还是好处多多,住云谷的大老爷们开心,建阳百姓也能跟着乐,周边县市跟着享福
下图拍摄于2019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