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视角看历史:宋元决战前夕决定王朝命运的家国风云角力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公元1279年,一场波澜壮阔的大决战终于扭转了宋元之间的历史走向,在这之前,宋朝与元朝已拉锯抗衡了四十多年。

《宋史》里只简单描述了这期间的历史大事,对其背后的家国变幻却疏于还原;然而,通过对历史的抽丝剥茧,我们终于发现了这场战争背后的一段家国风云角力,从汉人角度上说,战争的主角原来是姓张而非姓赵!

无论是怎样的家族矛盾,它始终只属于“家”的范畴,因为家族角力牵涉到国家命运,如此沉重的历史教训是不应被人们所忽视的;有家才有国,“家”是“国”的最小组成单位,但在某些特定情形下,“家”同样可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命运。

我们都知道,宋元大决战中的双方统帅分别为张世杰与张弘范,但他们两人之间到底又是怎样的关系,恐怕很多人就未必清楚了。

张世杰因民族大义与叔父反目,从金国改投南宋

《宋史》里说张世杰是“范阳(河北)人,张柔之侄,少从张柔戍杞……”,张柔是张弘范的父亲,张世杰与张弘范就是堂兄弟的关系。

杞县位于河南,当时属于金国的地界,张世杰正是跟随张柔这位叔父在杞县当兵—-当的是金国的兵。

张世杰原是这样的金兵里的一员

1218年时候,张柔受命攻打狼牙岭,敌方是蒙古军队。当时的蒙古正与宋朝结盟,作为汉人,年方二十出头的张世杰一直反对张柔与蒙古军队为敌,巨大的分歧也引致了张柔对他的不满。最后,张世杰因拒绝参战被张柔关押了起来,按律是应当斩的。

《宋史》里说张世杰“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他应是在狼牙岭战争期间逃了出来,最后在驻淮宋军中当上了默默无闻的小卒。

《新会志》里也有若干对张世杰的描述,大致与《宋史》差不多,不过却更为详尽。

投宋后的张世杰也只是小卒一名

原来,张柔出于叔侄之间的信任关系,原在狼牙岭战役中给张世杰安排了一场重要战事,结果由于张世杰拒绝参战,张柔在该战役中成了蒙古的俘虏、最后降作蒙古军的将领。由此,张柔与张世杰之间算是彻底反目了!

张柔投降蒙古后以同等官职留任地方,家族势力迅速扩大,张弘范就在这期间成长于蒙古军中;1260年忽必烈继位后,开始大力提拔青年将领,年仅22岁的张弘范由于屡建奇功,逐渐获得了忽必烈的器重。

可以想象,那时候的张弘范正是年少得志、意气风发,哪容得下半点挫折?

张弘范首次遭遇张世杰,民族战争演变为家族间的风云角力

战场上一直所向披靡的张弘范在一次对宋的小型战争中偶遇了张世杰,最后竟惨败而归。张柔告诉他:“张世杰就是你的堂兄长呀,当年我战败被俘正是因为他!”

民族战争与张氏家族恩怨终混为一体

从此,张世杰成了张柔父子二人共同的“眼中钉”,宋元间的战争也成了他们张氏家族内部的角力内容之一。

此后的许多年里,由于张弘范一直没参与对宋战争,他与张世杰之间再无交集,“耿耿于怀”就成了他内心里的长期煎熬。1268年张柔去世后,张弘范继承了父亲的军衔,终于得以名正言顺地领兵南征。

当时的襄阳之战正处于胶着状态,根据宋朝降将刘整提出的“水陆夹攻”策略,忽必烈亟需一位可以统率宋朝水师降兵的人。

张弘范在襄阳之战中崛起

当听说这批降兵当初就是张弘范所整编的,忽必烈大喜过望,马上就委任张弘范为万户长,让其担负起襄阳之战中的水战任务。

襄阳就这样在元军的“水陆夹攻”中陷落了,要说起当中的最大“罪人”,刘整与张弘范都算居功至伟;他们一位是宋朝降将、一位是如假包换的汉人,这才是最使后人心痛的。

襄阳失陷后,宋朝方面的主战派全部挺身而出,张弘范一看“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等名字,他马上就意识到:自己毕生的对手就要出现了!

为保临安宋廷,张世杰在“焦山之战”中首次败给张弘范

襄阳一役后,夏天即将来临。忽必烈担心元军无法适应南方的气候,通知元军统帅伯颜说“应驻军休整、切勿轻进“。

张弘范一直渴望与张世杰的正面对决,哪里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于是他快马加鞭跑去向忽必烈痛陈厉害,说服忽必烈保持进攻态势。

1275年,张世杰与扬州、常州的水师约定三路合击,与元军在镇江一带决一死战。扬州、常州的人马最后却因故无法赶到,张世杰只好孤军采取“铁索连江”之策与元军抗衡。

焦山之战,以宋朝败北告终

元朝水军的主力将领多是宋朝降将,他们熟知宋军的作战部署,最后采取了两翼夹攻、张弘范在中路亲自火攻的水陆夹攻方式,终于在焦山一带大败宋朝水师。

“焦山之战”中,张世杰最初的安排是恰当的,如果不是扬州、常州水师失约,张弘范未必能成功逼近临安。

奈何天数使然,宋朝内部的“避战与主战”之争,首先就已将张世杰置于险境!扬州的李庭芝也是抗元名将,当时的他就正受制于与贾似道的矛盾中未能出兵。

宋室南逃、蒙古军队开始了狂追

1276年之前,南宋的大量败绩其实都是自己内部“作”出来的!

焦山失利后,临安危在旦夕,宋朝皇室被迫大举南迁、开始了风雨飘摇的逃亡岁月。同年十月,元军统帅伯颜进入了临安。

崖山之战,是宋元间的王朝对决、也是张弘范与张世杰的家族性终极对决

为了一雪父辈之耻,张弘范与弟弟张弘正均加入到了南征大军当中;张弘正一直咬着文天祥不放,而张弘范自己则一直紧紧盯着张世杰、一路追到了南海之滨的广东新会!

文天祥也是因“二张恩怨”被俘

文天祥作为宋室南迁的后盾一直牵制着追击的元军,为了削除这个隐患,张弘正从福建追到了江西、又从江西追到了广东,最后终于在海丰县附近俘获了文天祥。

张弘范家族庞大、兄弟众多,他自己仅位居老九,在这次家族对决当中,张弘正仅是史书所录的其中之一,他的其他兄弟也多投入元军了,真正是“倾家出动”!

假如没有他们家族内部的那点矛盾,宋元之间的战役或会一直持续、但张弘范与张世杰之间的“对决”就未必会如此“白热化”。

到底是何等深重的矛盾才会导致如此剧烈的冲突?后人在评述张弘范时,均给他打上了“气量狭小”的标签,也只有小肚鸡肠之人才会如此“睚眦必报”了!

张弘范:汉人血脉中的蒙古悍将

张世杰根本无意于家族纷争,估计他也不会料到,自己的这位堂弟会是这般的“疯狗”;有点讽刺的是,在张弘范出生的河北当地,政府竟为他建了塑像立起了传、视其为“民族英雄”,他到底是哪个民族的“英雄”?

“天道”既没眷顾宋朝,但也并未让张弘范得以善终

在崖山决战当中,张世杰又“故伎重演”,将战船用铁索连于海上;位于南部海口的张弘范也采用了与“焦山之战”相同的策略:两翼夹攻、中部攻击。

崖山决战中的铁锁连江

只是这一次,张弘范就连遭败绩,因为宋军这“水上壁垒”的规模已远非焦山之战可比。

数度进攻均遭败北、让文天祥去劝降也不管用……在当时看来,战争形势未必就是倾向元军和张弘范的,至少从战术部署上看,后人均认为张世杰的安排无甚不妥。

最后,又是“天数使然、天要亡宋”,谁也想不到,二月间的南海之上竟然刮起了飓风!飓风气旋产生于阳江海陵岛附近的海域上,初形成时的第一天早上就在数十公里外的崖山水域产生了巨大的南北向波浪。

张弘范就借助这些海浪反复冲击宋军战船,这天的战争当中,宋军因剧烈的船只晃动打得非常吃力,不过依然顽强地击退了元军。

兵力颓势加上飓风冲击,宋朝最终灭亡

又过了一天,元朝水军统帅李恒的二十万兵力抵达崖山的北部水域。这天的海浪更大了,张弘范与李恒一南一北反复冲击宋军的“水上壁垒”,战局终被扭转、宋军全军覆没。

逃到南部海上的张世杰又恰好钻进了飓风的气旋中心,剩余战船全部倾覆于海上!

南宋就这样终告覆灭,不过一心致力于“雪家族之耻”的张弘范也并未因此功勋得以善终。宋亡后不到一年(1280年正月),他就因风寒病死,据说病因正是此役当中的刺骨寒风;

不久后,曾参与崖山之战的“汉军”(宋朝水师降兵)也悉数葬身于东征日本的大海上,真可谓是“天道昭昭”了!

专栏

宋朝武将告诉你:“弱”宋并不弱

作者:WarOH协虎

18.8币

1人已购

查看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换个视角看历史:宋元决战前夕决定王朝命运的家国风云角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