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罪是最严重的犯罪之一,一般情况下,应该受到死刑的惩罚。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杀人者可能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而减轻或者免除死刑。比如,他们主动认罪认罚,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或者得到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这样的判决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法律和道德的原则?
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判决并没有违反法律规定。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死刑适用要有审慎态度,要考虑犯罪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犯罪动机、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多方面因素。如果犯罪人能够主动认罪认罚,说明他有悔改的意识,如果他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家属,说明他有弥补损失的诚意,如果他能够获得被害人家属的谅解,说明他有得到原谅的可能。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减轻或者免除死刑的情节。
从道德情感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判决可能会引起公众的不满和质疑。毕竟,一条人命是无价的,无法用金钱或者言语来衡量。一个人因为自己曾经爱过的人而失去了生命,而另一个人因为说了几句道歉就可以继续活着,在公平和正义上难以说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被害者家属的感受和选择。他们是最直接受到伤害和影响的人,他们有权利决定是否接受犯罪人的赔偿和谅解。他们可能出于宽容、理解、同情、和解等各种动机而选择谅解。我们作为旁观者,没有资格去评判他们的决定。
在刑事案件中,有三大王牌护盾可以让犯罪人逃脱死刑:一个是精神类疾病在发病期内;一个是怀孕;一个是被害者家属的谅解。这些都是法律和社会对于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体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对于受害者和社会公正的保障。选择自己爱的人是多么重要,不要让自己爱过的人成为自己生命终结者或者救赎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_杀人者能否因为赔偿和谅解而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