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河磻溪:肉牛养殖走出致富路

清风轻拂,晚秋暖阳。伴随着低沉的牛鸣声,剑河县磻溪镇平岑村的山丘上,养殖户潘银梅正引导着牛群朝向着刚刚秋收后的稻田走去。

“刚刚收完谷子,田里面到处都是稻草,正好就引牛过来吃,顺便多收集一些稻草回去,给母牛和牛犊过冬。养黄牛就是这点好,只要每天放他们在山里吃草,基本上都省了饲料钱。”潘银梅一边挥舞着手中的竹条,一边向着稻田上堆积的稻草走去。

2017年,在外多年的潘银梅为响应家乡返乡号召,同时方便照顾家人,便回到了磻溪镇平岑村决定自发创业。因早年便有过养殖黄牛的经验,在平岑村脱贫攻坚干部们的鼓励下,对养殖业十分热爱的她便创办合作社,一头扎进了高山小黄牛产业中去。

“这个高山小黄牛也算是我们剑河的一种特色嘛,肉质特别好,价格也比肉牛的贵一些,而且只有我们乡村农家里才找得到这种品种。”潘银梅说,当初为了寻找牛种,她与合作社的合伙人跑遍了磻溪镇的各个乡村,向村民收购小黄牛进行饲养。

“让母牛生牛崽,公牛到达重量了就由订单拿去卖。这样我们可以持续的有收入,而且还因为平岑村周边植被丰富,以放牧的养殖模式,能够节约了一大堆饲料成本。”潘银梅说道。

经过了3年的发展,潘银梅与合伙人陆续投入了60余万元建设,并通过自学、向专业人员学习等方式,逐渐将养殖厂发展起来。虽然期间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在剑河县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最终都得以顺利发展。

“现在平均一年能卖20多头牛,一头牛五千至八千不等,盈利以后还能通过分红的方式,让土地入股的几个村民一起增收。”潘银梅表示,明年还将继续逐步扩大规模,希望能够将产业继续做大,同时还打算引入其他的牛品种,帮助增收。

目前因冬季的到来,潘银梅已将黄牛数量缩减到了十余头,在做好充分的过冬措施后,可以保证明年通过母牛生小牛的方式,恢复黄牛数量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更多新品种,从而拓宽牛肉市场。

无独有偶,在磻溪镇小广村,养殖户潘桂青也是一位养殖肉牛的返乡创业者。但与潘银梅不同的是,她养殖的西门塔尔肉牛,因体型较大,有着丰富的肉质,一头成牛的价格甚至可达到2万余元。

“16年的时候在外地服装厂打工,因为年龄大了嘛,就想着回家里来搞养殖,当时村里面就鼓励我养殖肉牛,也给了我一些帮助。”潘桂青说道。

为了方便管理,她便选择以圈养的方式养殖肉牛。而为了解决饲料成本的问题,潘桂青自2016年起,还在自家养殖厂周围种植了20亩的象草。

“因为我们村周围大部分都是农田,怕牛会吃坏庄稼,且地势陡峭,不方便放牧。所以一开始我就选择圈养。”潘桂青说,依靠着这样的方式,也减轻了她的不少劳力。

“现在场里就还养着10头牛,争取卖掉一批,就好再引进新的牛犊来养。”在养殖场的圈舍内,潘桂青一边给牛放着饲料一边说道。

通过四年的发展,潘桂青的养殖场也逐渐走向成熟,未来,潘桂青还打算寻找更多的合伙人与她一起发展养殖产业,并招募村中的农闲村民来到养殖厂进行帮工,从而更好的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增收。

据了解,剑河县磻溪镇一直致力于利用自身环境资源优势发展产业,2019年,通过“先建后补”,投入44万元为该镇村民发放小黄牛110头。目前磻溪镇存栏小黄牛在内肉牛968头,并建成肉牛养殖场4个,通过肉牛产业带动该镇群众增收致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欧阳章杰

编辑张楠楠

编审彭文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87头条 » 剑河磻溪:肉牛养殖走出致富路

赞 (0)